芝麻

芝麻,是我家养的公狸花猫,他来我家已经整整两年了。因为不知道他具体的出生日期,所以就把每年的7月15日当作他的生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回去超市买点鸡鸭鱼肉给他做大顿大餐,相当于我们的生日蛋糕。时间过得可真快。他刚来时,只比我的巴掌大一点,现在瘫在地上,好像一只毛茸茸的大棉拖,我一只手已经抱不起来了。

大大拖鞋


还记得他到我们家的那天。那是一个中午。前几天一直在下雨,天气又湿又闷,我生怕他在路上出什么意外;他来的那天,天突然放晴,仿佛是在迎接他的到来。爸爸接他回来时,门还未开,“喵呜喵呜”的叫声就已经传来。听到他这么精神,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养猫纯属临时起意,我妈又不是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和我爸密谋着快刀斩乱麻,先斩后奏。怕我妈下班回来发现,我们把猫先带进了我的房间。爸爸把笼子拿出来时,我除了兴奋,还有些许惊讶,笼子里的猫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小到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放低声音。这也是我给他起名为芝麻的原因,他那时小小的,好像一粒小芝麻。芝麻身上的花色并不均匀,背上是褐色的花纹中间还夹杂了一撮白毛,肚子是白的,腿是半白半花。爸爸看到嫌弃地说:“他身上的花纹这么这么丑?”我没吱声,心里也有几分认同。他的脸倒是出乎意料地好看,脸型不尖不圆,花纹是正开脸的,一双眼睛大大的,是亮晶晶的黄铜色,黑色的鼻子小小的,十分可爱。

爸爸把他放了出来,他晃着脑袋用他漂亮的大眼睛看了看周围,发现不再是熟悉的环境还有两个盯着他的庞然大物,他惊恐地到处乱窜,“喵呜喵呜”地叫个不停,嗓子都有些哑了。我找来了一个大纸箱,费了半天劲把他装了进去,防止他乱跑,还贴心地给他倒了一小碗猫粮和水。好不容易呼吸了自由的空气,又被关到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他更害怕了,在里面不停地叫着,挠着,跑着,还把水碗打翻了,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显得更加可怜了。我赶忙把他拎了出来,找了块毛巾,想给他擦干。芝麻不怎么让我碰他,我只好趁他松懈之时草草地给他擦两下,没办法完全擦干,当时就有些打喷嚏。后来有段时间他的嗓子不太好,我总觉得和这次有干系,或多或少会有些自责。

不一会,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若无其事地关上门,坐到餐桌前和她一起吃午饭,脸不红心不跳。我本以为我能获得当年奥斯卡奖最佳演员,芝麻毫不给面子地叫声让我功亏一篑。他叫了一声还不肯罢休,又接着叫唤,仿佛趁机宣泄对我的谴责与不满。一声接着一声,我妈终于察觉到事情不对:“你······养猫了?”我只好和盘托出。没有预料中的指责,她无奈地笑了笑,默许了。芝麻的存在已不是秘密,我便将他从房间里放了出来。刚一开门,他像一道闪电一样直冲到沙发底下,无论我用手逗弄还是用食物引诱他都负隅顽抗拒不出来。无奈之下,我只好作罢。可又不能不管他,于是我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默默地等他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肯从沙发底下钻出来了。他出来后抬头看看我,然后跳上了沙发,卧在了我的腿上,开始睡觉。我惊奇地向爸爸招手,示意他看,我无声地对他做口型:“他竟然在我腿上睡了!”我当时的表情和动作一定很夸张。芝麻躺在我的腿上,小小的,轻轻的,几乎感受不到他的重量,但能感受到从腿上传来的点点温暖以及他平稳的呼吸。那一刻,我觉得我无比幸运,我见过许多猫咪不与主人亲近的例子,我本来已经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未曾想仅仅几个小时芝麻就能在我腿上酣然入睡。那时,我就坚信,他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小猫咪。

小小芝麻


事实证明,芝麻的确是一只令人喜爱的小猫。

他十分乖巧。他从未像别的猫挠沙发,咬电线。吃饭,上厕所都不需要人教,无师自通。但他并不过分慵懒。上到小阁楼,下到沙发底,内到卧室间,外到阳台上,屋内没有他还没巡视过的领地。各种玩具玩得不亦乐乎,最喜欢的是球,你丢我捡是最爱的项目。他还会同我躲猫猫或者你追我赶,玩躲猫猫的时候经常会被吓到汗毛倒竖,然后接着跑过来和我玩,完全就像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也很喜欢出去玩,树木花草虫鸟,出去了到处看。

芝麻活泼的同时也很粘人。除了夏天,他能在人身上睡绝不自己睡;晚上一定要和人睡一张床,很少自己单独找位置睡觉。时不时地就要来找你玩,有时我在看书写字,他直接一屁股蹲在书上,无声抗议,要是我不理他,他就在附近找个空位趴下睡了。他最擅长的就是蹲在你面前用和体型不符的奶声冲着你叫唤,时不时地蹭蹭你的小腿,左边蹭完了蹭右边,有时干脆直接蹦到腿上。现在不知道他从哪儿又学来了一个新的撒娇方式——躺下,打个滚,然后瞪着大眼睛看着你,我被他看得心都化了。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久,我越发觉得他可爱。起初对他外貌的不满也烟消云散了。何况,他本来也不丑。年岁渐长的同时脸也长开了,不像小时候那样瘦小可爱,倒是多了几分俊秀;他的眼睛颜色从单纯的黄铜色到里面多了丝丝绿色,每每看到他的眼睛,我总觉得里面有一个神奇的世界吸引着我;他的鼻子也由黑色变成嫩嫩的粉色,鼻子下面还长出了一小块黄色的花纹,我一度担心他长成希特勒的小胡子那样,还好没有;他的体重自然也增长了,如果把他小时候的形容成柔弱小男孩,那么他现在就是油腻老大叔。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他身上一个特别的地方,他右前掌的一个肉垫是黑色的,其他的都是粉色的。我小时候,左手虎口长了一颗痣,我觉得不好看,我问爸爸:“为什么我这里长了一颗痣?”爸爸说:“这是你特殊的标记,方便我下辈子找到你呀!”我想,芝麻的黑色肉垫和我虎口的痣一样,都是特殊的标记,方便下辈子我找到他。

粉嫩小爪爪


芝麻也有让人不省心的时候。

他不喜欢吃猫粮,每次吃饭都像是完成任务一样,从不像别的小猫想尽办法偷吃,只有吃肉才会兴奋地喵喵叫。他除了水碗里的水,哪儿的水都喝,地上,厕所,洗菜盆,还有我们的杯子,现在我们家再也见不到一个没有盖子的杯子,就是为了防他。有段时间,他埋猫砂是看心情的,今天心情好就埋,心情不好上完厕所就搁在那,臭气四溢;你还不能监督,你越是蹲在一旁看,他越是不埋;你逮着他埋也不行,挣扎如杀猪,所幸后来改了过来,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阳台去多了,花花世界入了猫眼,他有事没事就想着去阳台,家里的纱窗不知让他挠烂了多少次。有一次倒垃圾,不小心让他溜了出去,追着外面的流浪猫跑没了影。大晚上的出去找了一个多小时,他老人家倒好,在门口安安静静地坐着,像大爷似的等着我们给他开门。估计是那次尝到了自由的甜头,他总想找机会溜出去玩,开门的时候一不留意,他就从门缝里挤了出去,只有这时我才会忘记他是一个胖子。后来,他甚至还学会了自己开门,跳起来,往门把手上一扒,门就开了,身手矫捷的胖子溜之大吉。本来入了夜才锁门,现在是24小时反锁。

我爸之前一直觉得芝麻是一个小笨蛋,喊他他不理,唤他他不来,跟他说话他又听不懂。其实芝麻很聪明,从他悄悄学会开门这件事就可见一斑。他是一只很有个性的小猫咪,他只听他想听的话。他不想理你时,你喊他他只是动动耳朵,回头看看你已经很给面子了,高兴时,他听到你喊他才会“喵呜喵呜”地朝你跑过来。喊吃饭时永远跑得飞快,下令不准出门是中国充耳不闻。

最糟心的是疫情居家期间他发情了。嗷呜嗷呜乱叫不说,还到处尿尿,地毯上,床单上,衣服上,几乎到处都是他的尿,满屋的尿味,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享受着标记领地的喜悦,我们一家人苦不堪言。也不能怪他,毕竟是猫的天性,只是时机不凑巧罢了,多洗洗呗,还能怎么办呢?后来一解封,我们马上把他变成了一个小太监。手术前后没什么变化,吃嘛嘛香,也不存在网上说的记恨主人,就是少了两个小球球,其余都挺好。

猫吃樱桃


就这样,芝麻在我家驻扎了两年,天天不是吃就是睡,再就是玩,好不快活,除了没有女朋友简直是猫生赢家。有时,我会有点点难过,芝麻虽然粘人,但并不会像网上那些猫一样善解人意,于他而言,我会不会只是一个固定饭票?渐渐地我不再期待他给予我什么情感上的回馈,我想通了,猫就只是猫,要是能够像人一样拥有丰富的情感,那还不得上演一场“猫星崛起”?但这样,反而让我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到了他对我十分依赖的细节。早上我起床时还在床边柜睡觉的他,会在我要出门的时候卧到床角,瞪着大眼睛目送我离开,不追不闹。我在忙碌没空陪他时,摸了摸他的头要么他去干别的,要么在我附近找个空位趴着睡觉。芝麻回应我的呼唤总是比我爸的多。有时,仅仅一个对视,我就知道他要做什么······这种感觉,与人类的爱不太相同,但这就是芝麻能够回馈给我的属于他的信任。

三眼乌猫


我以为芝麻的小日子会一直这样安然地过下去,直到前些日子,他突然开始上吐下泻,也不吃东西,就喝些水。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没什么事,开了点药,但始终不见好。我着急上火得不得了,查阅了好多资料甚至还买了专业书,想要弄清楚病因;罐头买了好几种,鸡肉冻干营养膏换着上阵都不怎么吃,只好强行喂饭,我煎熬,他难受;吃药也十分艰难,我只好强行掰开他的嘴硬生生地塞进去,指头上全是他的口水,那股酸爽味简直是记忆犹新。幸好,过了几天他自己好了,又开始吃吃喝喝。他病了小半个月我就煎熬了小半个月,每天心底总有个小火苗在那里燎着。

这次经历,让给我熟练地掌握了给猫喂药的方法,也让我意识到需要更细心的照顾他。我一直认为,芝麻是我的伙伴,所以我可以放下身段去陪他疯陪他耍,直到这次,我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宠物以父母自居,这些小宝贝们确实需要像小孩一样呵护、疼爱。除了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还要对他们负起一定的责任。从养他们的那一刻,就要做好他们会生病以及发生意外的准备。想到这,一丝隐忧从心头掠过。猫的寿命有限,比人要短得多,总有一天芝麻会先我而去。随着互相陪伴的时间越久,感情越深的同时,分离的日子也越来越近,真到了那一天,我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偶尔,半夜想到这个问题,我还是无法释然,不由得有些眼酸鼻热。可现实就是这样地残酷,永恒只是奢求,分离在所难免。除了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尽力地对他好以外,我别无他法。只有好好地度过和芝麻的每一天,才能让离别不那么遗憾。

小芝麻,生日快乐,我会陪你过每一个生日,直到尽头。

撒个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