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掏,读《人体复原工程》前三篇阶段性总结

一、科学与迷信,西医与中医。

        南怀瑾先生: 一个东西、一件事情,你没有经验过,没有亲自摸过,没有看过,就随便下个肯定的结论,都是迷信。现代的人更可怜,最大的迷信是什么?迷信科学,认为科学可以拯救人类。科学拯救了什么?科学发达以后,只是给人类带来了无比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因为科学所带来物质文明的发达,造成人类更多的痛苦。这是科学的反面。

        借用南师的这段话,足以说明中、西医的问题和关系,不要厚此薄彼,何必对立,要亲自摸索过,经验过,只要阴阳合和,互证互用,不枉几千年来古人传承下来的医德和医术,这才是中医大方广的思想精髓。

二、抓住“阴阳五行”这个根

        学到“阴阳五行”这个地方不好理解了,相信许多同学也都有困惑,可此处千万不要轻轻带过!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理解学习中医的关键所在,它像一把钥匙,你找不到它,你看传统文化永远是因文解字,你学中医永远像学习知识,不解其义,不得其用,不得其门而入!

        建立阴阳五行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它是活的,动态的,多维的。不要把它看做“玄学”,一次理解不透它,慢慢来,遇事慢慢参,慢慢用,逐步建立此观。试着想一想,阴阳五行知识是点,一维。图画是面,二维。心中形成图像,三维。遇到类似五脏六腑问题,病气传变,具体用,动态三维。总之,抓住它,逐步参它用它,也许有一天,你会站在四维之巅来解决这三维的困扰!

三、吃了它,化作你的气血。

        他智非你智。书上说的精彩绝伦,笔记写的条理清楚,与人讲述时妙语连珠,事到临头时恐怕无从下手,没用!他人的智慧不是你的智慧,不是你的心得。知识是死的,是点,知识的串联是线,是面,是现象,唯有通过把点、线、面融合贯通,才是一个可以有机会一看究竟的空间体。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唯有转识成智。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我们可以尝试着借用先圣们的智慧之道,整理出个过程,正确的目的(为了啥吃)→正确的知识,传承(选择适合的食物)→多读,多听(细嚼慢咽)→整理加工(消化分解)→静心参悟(吸收运化)→有感有受(化作气血,达四肢百骸)→有实有践(转化为行动,言语,思想)→达到目的(吃了为啥)。

四、直面真实的自己,发现唯一的自己。

        人世间没有人是完美的, 语言和文字无法表尽思想和情感。敢于学习,学习本身就是改变,就是勇敢。敢于思考,思考本身就是力量,何必盲目。敢于表达,表达本身就是修行,何必怯懦。敢于写作,写作本身就是投资,何必吝啬。直面真实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无关功与名,无关得与失,无关胜与负,不忧不虑,不惊不怖,不卑不亢,逐渐发现那个唯一的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古代,算命一直都是一种精英文化行为。随便举出古代研究易学命理的人,都是些牛人,不是大文豪,就是大哲学家。比如...
    DUU_e50f阅读 14,451评论 9 27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39评论 0 33
  • 前言 《四柱特训班讲义》一书,是笔者根据2003年春举办的四柱特训班讲课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它是以《四柱详真》...
    小狐狸娃娃阅读 12,343评论 1 29
  • 物换星移,日新月异。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细胞...
    亦书欢言阅读 808评论 0 0
  • 你不必着急,不必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应对马拉松; 你不必着急,不必在从山顶下坡的时候就迫切地遥望着下一个山尖; 你不...
    Selia阅读 3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