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从国企转行?
从国企转行能做什么?
怎么从国企转行的?
在开始之前,我先抛个疑问三连。
国企,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铁饭碗,福利多,事也少。
但我想现在大多数在国企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或多或少的因为种种原因纠结、迷茫过,最后徘徊于辞与不辞之间而犹豫不决。
都说今年辞职的都是勇士,而我,在几个月前,选择了从国企裸辞。
现在,我就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来说说我从国企转行的经历,希望能帮到有同样困惑的人。
P.S.文末有福利哦
一、我为什么会从国企转行?
2020年6月30日,我正式办理了辞职手续。就,挺秃然的。
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挺大。在时隔多日的酷暑炎热后,不知道算不算应景。
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心情很爽。
一边开车和好友聊着天一边回想着去人事办理手续的时候,部门同事老大哥震惊的模样:“你要辞职?我刚还以为你是来办事的,你是个苗子啊…”
大家都挺吃惊的。说实话,这个决定我自己也挺吃惊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我下现场去到一线的第一天起,我就有离开的想法了。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坚持了三年半的时间,前几天跟一个大学好哥们儿聊天的时候他还跟我说:说真的,我没想到你能在铁路待这么长时间...
辞职报告我是半个月前写的,从16年我入路以来刚好整整三年半的时间。作为在铁路院校又是运输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三那年全国的铁路局来校招的时候,没有任何想法的参加了应聘。
而作为男生,面试就更简单了,大部分铁路局基本上只要你有意向去就没什么问题。当时还暗嘲,这找工作有说的那么难吗?现在想想,可能在HR们眼里,我们这些千篇一律的本科生也许只是大同小异的韭菜罢了。
铁路的一线工作基本上都没什么难度,任何一个正常人,给你培训一个月,你就能游刃有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在一线现场,同一个工种,同样的工作,做了三年。
倒班。
所以,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到了一线现场,你和干了几十年快退休的老师傅没有什么区别。
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月底人家会比你多发个几百块,所以,你没事可以算算自己退休前能挣多少钱。
关于离职的想法,我在这三年里也跟家里提过不少次,家里不赞同,也不完全反对。直到前段时间有一刻我突然想:我这三年学到了什么?那今后的三十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直到现在才会这么想。
我还是有学到些东西,国企的“规矩”。
我有幸去站段机关里助勤过一小段时间,这段时间收获真的蛮多,相比以前在车间一线现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即使那时候每天加班但我却不觉得有多累。可能是部门同事同龄人居多,部门领导也大不了几岁,大家的上进心都很强,工作更像是一个整体。由于工作性质,我能接触到大领导。我挺庆幸遇到的领导都是有能力、有魄力、有实力,负责任的好领导,至少我与之接触多的领导都是这样,我也由衷的佩服。
所以对于这些对我抱有很高期望的领导,我真的觉得挺抱歉的。对不起,辜负您们的期望了。
铁路改革多年,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干部超编。这个问题系统里大多数的单位都会产生,而且职工年龄两极分化严重。
在企事业单位里,编制就是王道,给你编制你就能招干部,不给你编制就等着老干部退休吧,然后你就可以和已经等待了三五年的同事共同竞聘。
未来是你们的。
未来确实是我们的,只是我们盼着未来已经很久了。
在这里,关系大于机遇大于实力的情况依然存在。
系统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你可以经常听到有人谈论别人的职业经历,“XXX啊,他是XXX的亲戚。原来在XX,又在XX,最后才到XX的”。
我并不是想要吐槽这种现象,我只是想阐明一个事实。因为这在大多数国企单位里都存在。当然不乏有实力的人,但是人们评价你时总是会不免先联想到你的家庭背景。
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一天,编制不再成为枷锁,不再一劳永逸,不再排资论辈,不再看重工作年限,单纯凭实力说话,优胜劣汰。
也许吧,但和我也没什么关系了。
二、从国企转行我能做什么?我是怎么从国企转行的?
我在辞职后,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想我到底要干什么,或者说,我能干什么。
我分两个方面来说。
1、 转行前的心路历程
① 全面分析自己
我首先开始审视自己。大学学的专业除了能跟传统运输行业、物流行业扯上关系外,其余的一概不沾边,而且这些也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不会在跳出一个坑之后再进到另外一个坑里。
而且我从小到大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技能,性格方面,我知道自己是属于内向型的,但既然要全面分析自己,就得给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性格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在未来工作中有哪些优势,以及哪种类型的职业可能更适合我。
所以我先进行了一个职业性格测试,我当时搜索到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
② 分析当前的行业形势
分析完自己,我又在网上搜索分析如今的行业形势。本来我一直有自己开家店的想法,书店,花店,主题小店,甚至还想过开一家轰趴馆。
可今年因为疫情,形势特殊,情况也不乐观,别说个体商户了,很多行业与企业都在大幅缩减人力和成本。诸如像传统的广告行业、制造业、影视行业等受到的影响肉眼可见。
但是要知道,机遇是和挑战并存的,因为疫情,我发现基本上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不管是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还是直播带货的视频行业,都有在强势的增长。
那么,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有什么能和我搭上边?作为传统行业转行的我可真是头大,因为我连互联网有哪些行业都不清楚。好,不懂我就去招聘网站查,最后我把互联网行业大致归类为产品、技术、市场、运营、行政这几个方向。
产品(产品经理、总监)要求的都是在行业深耕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显然我不行;技术(我粗略定义为程序员、设计师)起点太高,像我这种计算机二级水平的人也不够格;行政(人力、HR)上文提过,不喜欢,而且做人力在国企岂不是更吃香?
③ 认真评估自己
我自认为是个有点矫情的人,相比于“说”,我更喜欢用文字把它写下来,我也并不讨厌写东西。再加上大学时有去过传媒公司帮忙的经历,一直对这方面有兴趣,工作后也一直是单位的通讯员,经常写各种新闻稿。于是我想,要不然去试试做编辑或者运营。
这里插一句很重要的点,就是你要认真思考你今后想干的事情是否和自己这辈子的工作追求一致?
为什么重要,因为当你把爱好或者兴趣转变成事业后,即使有一天你遇到困难,即使你可能会由于一时的痛苦而停滞不前,最终的那份热爱总是会让你坚持走下去。
我现在就经常想,如果我下一份工作薪资即便没有以前高,我也会接受它,因为我将要去做的是我喜欢的事,并且我相信自己未来可以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目标也不是说多么远大,要能实现的,比如5-10年内达到年薪30-40w,要给自己一个切合实际,努努力能达到的目标。
2、 转行中的学习体验
① 自学初尝试
我以前一直简单地认为运营或者编辑就是类似做公众号之类的工作,于是我就去看了一些有关写作的书籍,快速读完后便重拾了曾经搁置已久的公众号开始练手,虽然数据不算好,但对于刚起步的我来说,已经比较满意了。
顺便推荐一些对写作提升有帮助的书籍。
- 《学会写作》:这本书介绍了7步方法,18种模板,50个写作问答。包含写作心态,准备资料,找到叙述方法,理顺逻辑,选好语言,模仿套路,适应新媒体等内容,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新媒体的写作套路。
-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写作入门书,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3个方面,总结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并配备了13道写作练习题供反复练习。
② 系统学习深体验
期间我也在知乎上搜索了各种运营相关的回答,上面说的一堆干货内容我也是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就是理论理解了,但是确实不知道实际用处到底是什么。
还有一点问题就是,我总不能到时候去面试的时候就跟HR说:我曾运营过一个公众号,每篇文章有近100的阅读量吧...
因为我的简历在跨专业的行业里实在不够充分,在看了很多关于运营编辑岗位的招聘JD后,我还是觉得需要系统的学习知识理论才有勇气去面试心仪的工作。
我认为自己算是自学能力比较强的人,但同时我也是个强调知识付费的人。在学习了很多免费的在线课程后,我还是报了班。
我不想谈长篇大论的理论,我只想分享自己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所收获到的学习思维和方式,因为我觉得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要比单纯地掌握知识重要。
-我学会了使用Markdown语言(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来写作。它能让我在专注写作的同时,通过简化排版的流程来极大地提高我写作的效率。
Markdown 的语法十分简单,常用的标记符号也不超过十个,学习成本很低,且一旦熟悉这种语法规则,会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我通过学习传播学理论的意义,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术语,提高了思考能力。都知道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销售商品,营销者诱惑你分享他们的内容。传播学的研究很多时候是研究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过程。
在学习了传播学后,遇到很多问题我都会更多地去思考。这是一门能提升价值观的学问,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再深入地了解。
-我学会了用“增长骇客”的方式去思考互联网思维。所谓增长骇客,就是:对于产品思维,我需要利用一个大的营销框架驱动;对于产品设计,要写出好的增长文案,我需要了解你的用户,设计出优质的卖点;对于文案,我需要利用传播学的原理说服用户去转化;对于产品增长,我需要通过内容营销去获客。
-我还学会了一堆实用的新媒体工具。我真的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好用的工具,除了前面提到的Markdown语言,仅仅是关于公众号,我就认识了辅助排版的秀米、新媒体管家;辅助作图的创客贴、稿定设计;还有制作动图超方便的soogif,图片素材网站pexels、pixabay等等。
总结
最后,对于想要从国企转行的各位,我建议你可以尝试先按照我转行前的心路历程自己走一遍,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准真正想要的方向,去实践、不断地在这条道路上试错,保持热爱,总会坚持到底。毕竟以后回头再看现在的自己,不会因为没有尝试过改变而感到后悔。
【文末福利】
感谢你看到这里,文中提到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题、好用的新媒体实用工具,我都总结到了自己的GZ号「运营一二事」里,需要的小伙伴只需要关注并回复“测试”或者“工具”就可以免费领取。
另外,还有更多新媒体运营入门指南,新媒体必读书籍等干货资料我也都总结到了GZ号里,更多福利会持续更新。
最重要的是,我会在那里分享自己转行新媒体运营成长路上的经验与总结,希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能一起加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