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诗人在北京的寂寞——读《鸭的喜剧》

爱罗先珂是俄国的盲诗人,刚来北京不久,便觉得“在沙漠似的寂寞”。他怀念缅甸夏夜里的蛙鸣,便买来十几个蝌蚪放在窗外的小池里。

不久而后看到有人卖鸭子,遍身松花黄,捧在手里咻咻的叫,他觉得可爱,又不由得买了四只。可是没想到几只小鸭在荷池里洗澡翻筋斗,把爱罗先珂养的蝌蚪给吃完了。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已经长成大鸭了,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他们也不复咻咻的叫。爱罗先珂也没了消息,只在沙漠空闻“鸭鸭”的声音。


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用词平淡,读起来又喜又悲。

是因为看到事情的发展,亦还算有趣,看到小蝌蚪生了脚,小鸡满地飞跑,还有小鸭咻咻的叫,有一种童真的乐趣。虽然后来蝌蚪被小鸭吃了,但好歹小鸭还能长成了大鸭,还能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也算是圆满。

是因为诗人本想听蛙鸣去养蝌蚪,不想被小鸭给吃了。吃了也罢,连小鸭也不复当年可爱的模样了。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本来语言不通,生活的圈子就有限,连如此小事都郁郁不得志,可想而知其中的寂寥,尤能体会。


小说中的有一段我觉得写得特别好,不着一字说“寂寞”,读起来却像吃了苍蝇。

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很高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

“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是也与虫声相和协……”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抗议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便能听到许多虾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鲁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⑵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茶点故事阅读 850评论 0 5
  • 这世上有一种可敬而无用的浪漫主义人士。说其可敬,是因为他们对于人类的生活持有一种很崇高的愿景,即认为人与人应...
    时乎命乎阅读 443评论 0 3
  • 本文的文意十分好理解:便是爱罗先珂君久住北京,觉得北京无缅甸那样遍地是“音乐”。于是,他先买了几十个蝌蚪,然后又觉...
    王宇睿2班阅读 1,089评论 0 0
  • 北京虽嚷,但仿佛少了春和秋,好友爱罗先珂君想起了缅甸到处是“音乐”。心血来潮,利用荷花池来养虾蟆添了乐趣。...
    朵儿简书阅读 942评论 0 0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4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