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大学里工作过,在接待新生报到时,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可经过四年的学习,到了毕业的时候,同期入学的同学就有了明显的分化:有的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拿到毕业证书,顺利毕业;却也有的同学毕业考试连考两次没通过,最后肄业。从这里他们的人生就进入了不同的赛道。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是比较轻松幸福的。一个是大学读书时期,一个是退休以后。为什么说这两个阶段比较轻松呢?因为这两个阶段多数人都不需要为生计考虑,你可以专心做你喜欢的事情。
拼命苦读了12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奋战,现在终于考上了大学。适当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为大学生活只有轻松浪漫,抱着这种想法上大学,是要吃苦头的。
有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就不愿意学习了。在校园里,早晨几乎看不到晨读看书的学生。晚上在自习室里坚持挑灯夜读的同学也寥寥无几。他们更多的是在寝室里聊天打游戏刷视频。
大学是人生蜕变的重要阶段。如果不想虚度。大学四年就必须进行阶段性规划,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方向。
大一:
1、参加社团,丰富自己的交际圈。
2、和舍友搞好关系,使你的生活环境轻松和谐。要交几个好哥们儿(或闺蜜)。不是那种酒肉朋友,而是要交三观一致,能伴随成长的朋友。
3、努力学习,专业课千万不能挂科。
4、多选课,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5、适当做点兼职,熟悉一下学校环境和城市环境。
大二:
1、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组织力、交流能力,这些都是走进社会所需要的。
2、积极考证。除了专业证书,还有各类技能证书,如计算机二级,普通话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驾驶证,教师资格证等。
3、多跟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交流,参考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并且借用他们的资源。
4、谈恋爱。戴建业老师曾说过:谈恋爱就像作文,谈的越多做的越好。
5、培养一门兴趣爱好。最好和你学的专业无关,可以是写作、音乐、体育等,但不能三分热血,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大三:
1、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把自己有限的资金做有效的分配使用。
2、定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这也是接触社会,拓展人际交往的一个好的渠道。
3、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4、开始确定未来的方向,是考研还是工作。考研的话就要考虑去的院校,准备推免或者统考。大三的下学期积极备考,准备参加12月底的研究生考试。找工作就要参加小实习了。
大四:
1、如果选择工作的话,就要边实习边把毕业论文写完,顺利毕业。
2、如果考研的话,大四的3或4月份左右就知道考研成绩了。如果进了的话就安心毕业,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如果没进的话就要考虑是继续二战还是工作?这个时候找工作的话,还有一些春招可以考虑。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他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总结过这样一种人的人生:“有的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这说的岂不是那些年纪轻轻就“躺平”的人吗?进了大学就不愿意学习,不学习怎么提升自我,怎么进步?你想让你的人生就停滞在20岁,等若干年后,你不就真的成了像罗曼罗兰说的那种人吗?别说什么“努力了也没有用”,先做了再说。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努力,我也想学习,可总是定完了目标,不能坚持。那么长期的目标不容易达到,能不能先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小目标,像“21天挑战一个目标”这样的,以检验你的执行力和毅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上了岁数的人对这话体会最深,可惜这时他离“被埋”也不远了。
(推荐戴建业老师在b站的视频:“如何冲破自己生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陷阱,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