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晚饭过后,家家的娃娃开始作业模式,麻麻们也打开陪读模式。
悄悄地问一句,今天你吼了吗?
呵呵, 不要瞪我。
一位年轻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由于孩子磨蹭致使她雷霆暴怒,导致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
怕了吧。今天读了格十三的文章《脑梗老母非主流,这届家长还有救》,很受启发。分享一下。
《都市快报》曾有个记者调查,结果是六成家长爱吼娃。随机挑选不同年级的118位家长(男性58人,女性60人)调查,其中男性家长25人,女性家长46人,女性比例略高,妈妈似乎比爸爸更爱吼孩子。
打开网络,键入“吼娃”两字,一个个说不完的话题跳了出来。
《今晚开始又要吼娃作业了!各位娘娘请保重!》
《吼娃作业,我们吼出了水平,吼出了风采……吼出了精分,吼到亲子关系破裂……》
《学生变身“段子手”实力吐槽家长“吼娃”,看看他们的“真心话”!》
……
这是好多父母共同的经历、共有的话题。我们做父母的,坐在一块,常常也会吐槽吼娃的事。
网上曾有人著文,诙谐地总结了各种吼,如电话吼、视频吼、校园吼、PK吼、接力吼,直至吼到失声、吼出高血压、吼出咽炎、吼出肥膘、吼出头疼、吼出结节。
这个选题,戳中了当下父母的痛点,容易引起共鸣。
你自己生自己的气,为啥要对着孩子发火?
为什么吼?
文中分析说:究其缘由主要是对娃的表现感到失望,总觉得“孩子不如自己”。
结论是:你归根到底是生你自己的气。
“吼”是愤怒的表现。
总是在付出,总是很努力,但好多事情最终还是偏离了计划和期望,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充满焦虑、困惑、疲惫,一直压着,压着,一看孩子磨蹭的样子、一看孩子乱麻麻的作业,不小心就发泄了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无助感、无力感。越吼越说明家长没办法。
解决不了问题就想“吼”,最后,不仅问题没解决,反让家长自己更烦躁,让孩子受伤害。
所以呀,格十三告诉你:学会自我救赎就成了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
只要耐得住,就能自我救赎
道理谁都懂,等到自己实践起来,没有什么教科书里的妈,只有去他妈。
怎么自我救赎?方法不止一种,关键是哪种对你有用。
文章给出了防病指南:
自我暗示、减肥、养猫、学奥数。
种种方法,有点搞笑,有点佛系,也很烧脑。总之,是调节心情,释放压力,过得开心。即使没那么玄乎,让你笑一下,也轻松了许多,至少,今天晚上不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