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征文】张荣煜:蜀河,你就是我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每次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就会觉得,那雨巷,一定是我的家乡蜀河古镇上的某一段,某一景。

古镇的小巷很小,宁静祥和,如同一只沉睡的猫。平坦处仅容两马并行,小巷的两边,有很多石砌的台阶,在土墙青瓦中幽深纵横,四通八达。台阶是石砌的,街道也是一律的青石铺就。深巷两边的商铺,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向过往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古蜀河就这样被青山绿水宠爱着,从远古走来,逐渐发展成为汉江上游的“小汉口”、“汉江小都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蜀河,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黄州馆了!

黄州馆位于蜀河街后坡,坐西向东,背依山坡,南傍汉江,面向蜀河,俯瞰蜀河老街。黄州馆为传统宫殿式格局,并具有浓厚的南派建筑风格。全部殿宇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雍容华贵,且不失庄重。

我顺着古巷,来到高大的门前,拾级而上,两旁分别建有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建筑虽是分期造作,但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谐调。

穿过正堂,轻轻下几步台阶,便是拜殿。正殿与拜殿之间右侧封墙上嵌有三通石碑,上面记录着修建黄州馆捐赠善款的情况。

穿过拜殿,正对面便是乐楼,楼为高台,楷书“鸣盛楼”三字高高挂起,乐楼门边有浮雕,天花板作八卦装饰,两侧柱顶各有一只凤凰木雕,栩栩如生。

黄州馆的门楼与乐楼相连。门面饰作三重檐牌楼,正楼高十米左右。昨日的抱鼓依然还在,仔细端详,抱鼓两面雕刻的四种祥鸟瑞兽,仍是老样。正门上方竖书“护国宫”三字。中柱、边柱各用青瓷片嵌对联一副。中柱联为:“帝德无私,想当年楚北声垂,万古神功昭日月;立思曰极,位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边柱联为:“庙貌柱奇观,视当前日朗风清,恰肖黄州赤壁;神功昭赫濯,庇此地民安物阜,何分楚水秦山。”大约说的是位于秦头楚尾蜀河文化交融的历史吧。

每一次走进古巷,触摸着青石红柱的微凉,总会想起那顶油纸伞,其实,已经有很多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游客,来到这里寻一个千年孑遗的梦了,那梦里梦外,是昨日的繁华,也是今天蜀河人的热情。

——蜀河八大件,是你不得不吃的,那是蜀河地道的热情;还有老马家的羊肉泡,是岁月里最初的味道;带上几根刚出锅的大麻花,馓子,酥脆可口。

——听清真寺低声祈祷的声音,听蜀河口的腔调如水般柔柔地萦绕耳际,汉江号子会在某个午后,一间老房子里传出。浣衣的女子,就在小溪边,敲打出欢快的交响乐。

青砖黑瓦红栅栏的古巷啊,你没有凄清,不会惆怅,你将会在悠长悠长的昔日辉煌里。用你的薄雾青烟碧月颜,向人们展示着未来璀璨的明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