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家里有许多舅舅搬家前送来的书。《平凡的世界》拿到家的时候已经有点泛黄了,这本书的岁数可能比我还大了,最后几章也已缺失不见。
那时候,我经常搬个小板凳到外面看书,从白天看到天黑。尽管当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本书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我还是记住了孙少安、孙少平这两兄弟,以及那个遥远的西北农村,那个村子里的河,那个村子里的桥。
直到前几年才知道,原来小时候看过的这本书是当代文学里的畅销书,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渐渐的孙家两兄弟的故事又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了,我在记忆里苦苦搜寻书里的故事,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了。直到今年四月份,趁着买工具书的时候,买下了三本一套的《平凡的世界》。
前五个月慢慢的看完了第一部,到十一假期,一口气看完了第二、三部。如果要说《平凡的世界》讲了什么,其实也很简单。故事发生在西北的一个农村,路遥主要描绘了这里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的故事,以孙家、金家、田家等几个家庭的跌宕起伏,投射了当时中国的风云变幻。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改革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画卷。
书中以几位主人公的成长及感情故事为主线展开,孙少安从生产队长到农民,再到砖厂厂长,从与润叶爱而不得,到和秀莲同舟共济;孙少平从农村教师到揽工小子,再到煤矿工人。从与秀英的青涩情愫到痛失晓霞,最后婉拒金秀。
书中的少平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在丢了村办小学教师的工作后,一心想着要去外面的世界,和混账姐夫王满银不一样,他不是为了逃避家里的责任出去过“好日子”,而是为了自己心里那一片说不清楚的“信念?”“理想?”而出来,去到原西县、去到黄原城、去到大牙湾,虽然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一方面有知识为伴,另外一方面还有远在黄原城的他最亲爱的晓霞。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精神世界超越物质、超越现实的存在。虽然少平在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这一点也不能掩盖他平凡生活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芒。
书中有许多无奈的事情发生,理想与抱负,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囿于时代、政治背景,囿于贫寒的家庭,囿于世俗的眼光,有些实现了,有些失败了。超越时代和落后于时代,往往都会酿成悲剧?直到书的结局,少安和秀莲一心操持建起的双水村小学建成,但是秀莲却被诊断得了肺癌。也许,这就是平凡的生活吧,纵然有喜有悲,但生活还是会继续。
生命在这片土地上轮回,生生不息,故事永远没有结局,上演着一幕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书中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可以说是刻画的非常生动,寥寥数语描绘出来的烟火气息,时常会让我想起,啊,小时候的奶奶家、外婆家。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总会无比平静,什么都不去想,只是静静的感受,仿佛自己已经走到泥泞的田垄上,看那橘黄色的朝阳初升,看那乡间清晨的薄雾、看那嫩绿禾苗上的清透露珠、听那此起彼伏的虫鸣,仿佛人与自然已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