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学的只言片语

读到 这也是美国 中关于社会学解读,总想班门弄斧的分析一下我所看到的生态圈子。


那么,从我的角度上理解作者的话,什么是社会学呢?


就是看待周围的环境,不在用惯性去接受,去解释,而真正的去寻根究底。


那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保护普通人的权益,为普通人发声,毕竟社会还是把便利给了更有权利和地位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这些普通人中又有一些人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阶级,到达另外一个阶级。


可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释,这几乎是一个实现概率很低的命题。


因为人不是孤立而存在,还有环境在头顶上无形中发挥着作用,而这个环境就是大多数人用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所构成的。


那么,在这个环境中,就不可能是公平,平等的,只能是对一些人有利,对一些人不利。


那么,想要努力跳跃阶级,头上还有环境这个大前提在。


想要改变环境的现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可能发生作用。


作为在教育圈子中已工作两年多的工作者,下面我所看到的情况做一描述。


我是中职学校的一名工作者。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少数孩子来自于城市家庭。他们来到这所学校,大部分人都是在中考的优胜略汰中被淘汰下来的。


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孩子们的心理会是如何呢?


一些人来到这里,是家长找的“托儿所”,一些人来到这里是别无选择,久而久之也变成混日子,一些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技能,毕竟这里是职业院校。


但是无论孩子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烙印,他们都是乐观的,积极的,就起码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发奋的,努力的,好奇的。


但是等到了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的出路又都是什么?


不得不说,中职学生并不比普通学校的孩子笨,但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够在社会上占据着较好的位置呢?


是老师不尽心吗?不是的,我看到的中职学校的老师,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他们循循善诱,他们诲人不倦,可能,学生们总是扶不上墙。


因为,这里的孩子早就已经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或者说,社会说已经给他们贴上了标签,父母,学校亦是如此。


环境没有带给他们希望,他们选择了放弃学习这种简单的方式,最起码得到了快乐。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学可能也失去了职业本身两个字的职责。职业学校能学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技能吗?答案是,不能。


学校不具备条件,教师也不具备技能。


如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学生糊里糊涂,老师摸着石头过河。


这才是现状。


谁说环境不重要,那真是以卵击石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