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

好些天前见到一位好久不见的姐姐,她告诉我,自己又双叒叕一次被家里逼婚了,曾坚持着找不到真爱绝不结婚的她,开始动摇了...


太多被世俗左右的无奈,“怎么还不谈男朋友?”“老大不小了还不打算结婚吗?”“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趁着年轻要多攒点钱买房买车。”……自由成为小年轻才会挂在嘴边的儿戏,成熟的标志成了世故。不被理解的人言可畏,压迫着我们看待世界的纯粹。


她说,当身边的朋友都在忙于周旋各自的婚姻和事业,自己的坚持就越发像是个不成熟的笑话,原本坚定的一些东西一夕之间似乎变得弱不禁风,也许自己终有一天,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吧...


“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总归在大人们的眼里,自己才算是步入正轨了吧。”她无奈地笑了笑。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选择背后总要经过取舍,我不好多作置喙。

但我还是愿意倔强的相信着,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应该”和“不应该”,“要不要”理应听从于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阵子热映的电影《大护法》,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影片中“花生人”这一在高压统治下极力掩藏自己的“不一样”的群体,想来或多或少都戳中了我们的痛点。

那些可以被贩卖的眼鼻嘴,构筑起一张张千人一面却麻木得让人毛骨悚然的脸。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小镇里,“不一样”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因为枪打出头鸟,他们甘心将所有的个性掩埋在一模一样的五官之下,失去自由而不自知,愚昧得令人咂舌。

影片影射的现实社会,又好得了多少呢?一模一样的五官幻化成为“世俗”这把利剑,将“出了格”的思想层层劈开,迫使我们为了寻求理解作出牺牲。这样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真的能换来最好的结果吗?我想并不见得。

电影的最后,反抗的潜伏者“隐婆”和不甘平庸的“小姜”成为了解放花生人自由的革命英雄。现实生活中,那些“出格”的成功者也总能得到千万人声援,没有人不喜欢英雄,只是我们愿意给英雄以最热烈的掌声,却畏惧着成为英雄。

有时候,在没有英雄主义的当下,我们无法奢望谁能带给我们救赎,不够勇敢的人只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但踏出心之所向的那一步之后,我们却可以成为救赎自己的英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十岁怎样……三十岁怎样……四十岁怎样……”微博上最近开始流行起的这种文体,用时间和年龄粗略地划分了一生中每个阶段的常态,从二十岁到八十岁,感叹人生的平庸无奇,字里行间总隐隐透着一股伤春悲秋的味道。

一直很不喜欢这样的文章,不仅是因为它的“丧”,更是因为它给我们塑造了一种假象:这才是一个正常人所应该经历的一生。其实平凡世界的世俗本不可恨,从来都是“应不应该”招致反感。

哭就尽情地哭,笑就尽兴地笑,爱就大胆地爱,没有谁能够拥有完美的人生,哪来那么多的伤春悲秋不甘不愿。现实很无奈,坚持很难,但那毕竟是你最想要的结果。而那些因为害怕受伤而选择遵从世俗的人们,从一开始就顺其自然了。

说到底,去经历,去后悔,去做想做的一切,去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与其逃避妥协,不如直接和它正面打个招呼,用《大护法》中的话概括就是“别因为怕被别人笑话,就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道理听了很多遍,希望我们都能过好这一生。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