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我目前的困境之前,我想要做一点长长的铺垫。就对生活的态度而言,我的人生目前就分为3个阶段,童年、小学、初中、高中我一直很勤奋刻苦,是个很上进的好孩子,我坚信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那时候的我甚至觉得我以后会是一个大老板,我会有一个公司,让万人瞩目。第二个阶段是大一至大二上。高三以后我经历了两件大事——上大学和看书,上大学绝对是求学生涯的分水岭,看书也彻底改变了我。这两件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认知水平,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自大和能力上的欠缺,我尽力想要获得荣誉和成绩,但明显力不从心,我的成绩在专业只能排中等,那时的我很想努力,但事实上我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我已经懈怠了,只是心里“想”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第三个阶段是大二下一直到昨天。大二下时发生了很多事,我不知怎的突然在心理上也变得不想再奋斗了,过一段时间又觉得还是应该努力,然后又不想努力……一直循环,到毕业走入社会我还是这样,大概半年后我的情况稳定了下来——已经持续躺平,一直到现在。
自从喜欢上读书,我也喜欢思考,想了很多问题,有些想通了,有些还在等着我去解答。关于奋斗,我也不知道是误入歧途,是坠入魔道,还是境界的提升让我决定去躺平的。身边很多人,有的比我优秀多少倍,要么学习优异,或发表论文数篇,或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或奖学金到手;有的工作能力强,开口能讲、拿笔能写;有的家里很有钱,或北京内环有几套房,或家里工作光鲜;有的家里很有权势,背景不浅。在这些有资本的人里,大部分都对工作保持极大的热情,我甚至到现在也没想通,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还要越努力?反观我自己,农村出身,家里瓦房一间,没钱没势,却选择了躺平。另一个就是我刚来单位就想着怎么离开单位,我也请教过别人,他们都认为不现实,以后买车买房不说,没钱怎么找另一半?到了他们那个节点,谁不是家里有孩子和老婆,回去干什么呢?家庭开支从哪里来呢?而我对我的想法前前后后梳理了一遍还是觉得没问题,我怀疑我的认知还处于很低级的状态,毕竟大家都觉得有问题但我却认识不到。
昨天遇到一个人,他和我聊天,说了一些关于工作的看法。他说虽然他的身份地位不是很高,但自认为现在过的很舒服,他曾经也试过*,只是没成功,既然身份是这样,那就要努力做好这个角色。要是在基层他肯定老老实实地干活,一天什么也不想。但是没办法,这个地方充满人情世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己有被利用的价值。比如当时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带着手下的人不出一点差错的完成了,他可以,他能,所以他可以做很多其他事,因为他有筹码,有谈判的底气。不是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个世界永远不是对等的,干的明白的永远不是干活的人,干活的人永远不是干得明白的人。你看那些刚来的,干的活比谁都多,挨骂比谁都多,拿的钱比谁都少。他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工作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喜欢运筹帷幄的感觉,体验权力的滋味。关于躺平,他说我不应该在基层待着,应该去机关锻炼自己。关于荣誉,他说不要觉得这个东西无所谓,这是我必须要经历的一部分,在某个位置就要争取某个荣誉,你看谁谁谁才两年就拿了一堆荣誉。别人都有你啥也没有,总不是这么回事。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时就会想一切办法得到,要让别人觉得如果他得不到别人会付出什么,让别人掂量掂量代价,就是通过自己的价值当做筹码。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他现在最享受的就是别人背地里各种骂他,但是当面还是要对他客客气气的。有些人嘴上不在乎荣誉,对权力不感兴趣,其实都是假的,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权力的,只是他们没有本事而已。有些人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只要人往那里一站,气场这一块妥妥的,而有些人只适合搞研究。比如某某某以后肯定前途无量,非常稳,来了没多久所有人都怕他,慈不掌兵就是这个道理。而我呢明显不是这块料,我就是太老实,很多事有一次就有第二次,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另外做事不要搞得太复杂,因为摊子太大就老出事,领导肯定是找干活的人问责。我自以为通过读书找到了躺平的理由,但是在别人看来我的行为是不对的,而我听完他的话竟然觉得很有道理,我一时变得更加迷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