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余韵 瓷艺生辉
宋词无疑是美的。
“诗言志,词抒情。”文学发展到了宋朝,词学达到高峰。与唐以前的各种文体不同,经过柳永和苏轼创作上的突破,宋词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苏轼的介入,将词从娱宾遗兴的消遣发展成高出人表的抒情艺术,使宋词的意象群落多姿多彩,成为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并峙的三座艺术高峰。
纵观宋词,无论是婉约派的清婉绮丽、曲尽情态,还是豪放派的优游放怀、报国壮志,无不充溢着精妙准确的词语之美、喜乐悲哀的抒情之美、跌宕起伏的音乐之美、纯净明丽的色彩之美,其独特的美学特质,雅俗共赏,对后世影响很大。
色彩是诉诸感觉的。色彩对人们的记忆往往产生明晰的印象和宽泛的联想,这便是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当鲜活的生命个体借助语式色彩分明的宋词与瓷板画的形式相契合时,作品所表现出的细腻光洁的传神效果,蕴含着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美学特征。
为此,画家林鹏做了大胆的尝试。
出生于江西上饶的年轻画家,自幼师从瓷艺大家刘翮天先生,受到了系统的技艺训练和良好的艺术熏陶,后又专攻工笔画,师从陈志安、姚秀明等先生,艺术风格日渐成熟。
这组以宋词曲牌命名的瓷板画充分展示了画家的才情。
与纸、绢不同,景德镇质地细腻的白瓷胎为画家提供了特殊的材质,再经过红炉的陶冶,色彩丰富、变幻莫测的釉上彩,能使作品达到意想不到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组以工笔人物为素材的瓷板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还兼容了中国瓷器艺术的特点,展现出传统绘画所不及的逼真的摄影效果和古典油画效果,同时又随心所欲地表现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将绘画艺术与烧瓷艺术巧妙地结合,使物象因特定的色彩而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作品极强的画面感和完美的装饰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家笔力稳健,线条工整细腻,构图均衡,设色考究,色调明快,细部处理虚豁自然,浑然天成。
画面上服饰简约、隽秀唯美的女子,或浣沙、或蹴鞠、或抚琴、或劳作、或游玩……,仪态万方,栩栩如生,既有宋词婉约之美的柔婉含蓄、清雅意趣,又有其豪放之美的恣意率真、超凡脱俗,从而使作品意蕴丰厚,意境深远。
就绘画而言,宋词所表达的色彩看似简约,却能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无论是雨过天晴、繁花深处的自然景色,还是弱柳扶风、千姿百态的各色人物,以及错落有致、易于传唱的长短句式,无不阐释着宋人尚简的美学思想。
以欧阳修《采桑子》为例,“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寥寥数笔,用色极简,却含英咀华,一幅空灵淡远、清丽活泼的画面呈现眼前,宋词之美就在这样的简练与克制之间,自有万千气象……
当传统绘画润泽宋词的清晖芬芳,与风格独特的瓷艺惊鸿一瞥般地不期而遇,注定是一场阳春白雪的艺术盛宴。
孙丽萍 丙寅年暮春于聆琴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