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当露珠在渐冷的夜晚凝结,放出微微寒光,我们便知,深秋真的来了。
寒露与白露虽皆以“露”为名,感受却大不相同。白露时节是“白天夏热,早晚秋凉”,而寒露则进一步转为“白天秋凉,早晚冬寒”。虽仅相隔一月,体感却如跨季,难怪民间流传着“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的谚语。
寒露三候,蕴含人生智慧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细细品味,其中蕴藏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一候鸿雁来宾。从白露开始,鸿雁陆续南飞过冬,到了寒露,最后一批也呈人字形或一字型结队南迁。早到的雁儿以主人姿态接待晚到的同伴,后来者即为“宾”。人生也是如此,有人先行,有人晚到,但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时节,雀鸟藏在巢中保暖,人们看不到它们,却看到海边出现大量蛤蜊,其贝壳的条纹与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命运化观——生命从不消亡,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百花凋”,但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好时节。唐代黄巢《咏菊》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百花凋零时,菊花傲然绽放,这何尝不是一种在逆境中活出精彩的启示?
岁月深长,从容向寒
寒露的到来,提醒我们岁月流转,年华向晚。天地间,万物随着自然的节奏,该绽放的绽放,该收敛的收敛,该沉淀的沉淀。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不妨放慢脚步,多看看秋日的景色,多尝尝秋日的味道,感受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寒露不露脚,及时添衣,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天寒露重,对亲友道一声“望君珍重”,是对缘分的珍惜。
今年的寒露恰逢长假最后一天,在回归日常忙碌之际,请对自己说:不急不躁,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