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把握主动权

早上跟教头聊到,“越是忙碌就越是应该主动出击……”刚一听的时候,觉得完全讲不通,我都忙死了,还要主动揽事,不是找死的节奏吗?然后听他的进一步解释,主动出击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做事的主动性,当自己把握了主动权,就能有选择权,选择更重要的事情来做,而不是被动接受被动挨打。这让我想起近期的一个案例:
pm模块接连出了好几个外场问题,项目经理着急了,怎么这么基础的问题都没有测出来?于是发动整个项目的测试大军,集齐大家的力量一起来测试pm模块,提了一堆故障。整个过程中,测试大军们“苦不堪言”,因为对pm模块也许场景并不熟悉,所以提了一堆不痛不痒的问题,而那些故障放在那里,导致pm模块的故障大爆发,出现了严重阻塞,甚至有一些影响功能的外部故障,因为“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也被埋没在那一堆故障里,团队还需要制定各种措施想办法去清理这一堆故障,SE们也反馈说,怎么故障处理那么不及时,故障堆了那么多,怎么一直处理不下来……
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项目经理的出发点是很好的,通过复盘发现pm模块有不少基本功能的故障,想着可以发动更多的力量去帮助pm模块发现问题。可最终的收效目前看起来却并不十分明显,副作用也不少……
如果事情可以回到一开始,如果pm团队的速度足够快,主动出击,定下一些团队为了提升重灾模块而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对重点功能模块的自动化防护网建设,并逐步梳理出可以小步叠加着去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支撑和投入,并以此向项目申请资源的援助,也许情况会大不一样。
因为站在项目经理的角度来讲,他很着急,却看不到团队的动作,或者认为团队动作不够,所以才会主动帮着团队出了“狂提故障”的想法,如果团队能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并且准备做的事情能得到项目的认可,就更好更完美的借助项目的这次力量去达到更好的效果。
感悟:主动出击,更加系统和全局的来把握这些事情,才能对团队所必须做的事情掌握一个主动选择权,当你得到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支撑你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放到项目、产品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软件系统的发展如果完全按照各个不同用户的意愿来做,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一个成功的产品,既能把握住用户群体的需求,又能引导用户的使用习惯,引导权应该掌握在产品设计者的手中。今年团队改进,内部做了很多尝试,效果却并不很明显,后续需要加强和项目的连接,更好的学会借力,做好取舍和选择,才能更省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经常看到这样的项目经理,一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样子,电话不停地作响,一个小时之内要发出几十个指令,好像他所领导的团队...
    职帅说阅读 10,067评论 6 118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705评论 25 709
  • 今日录两首王勃诗作,蜀中九日作于中江故录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走在边缘阅读 207评论 0 0
  • 文/莱昂内往事 “听说过西伯利亚癔病么?”岛本问初君。 初君不晓得,岛本让初君想象一下自己成为一个西伯利亚农夫。 ...
    莱昂内往事阅读 1,461评论 0 3
  • 昨夜,风吹雨打,花落谁家 远游人,手持长鞭,飞身跃马 一声长叹,思家 总是无奈,前方无路,黯然下马 今晨,旭日东升...
    雨行人阅读 28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