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渠》是2018年11月份上映的一部影片。讲的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发带领全村人民,前后经过三十余年,终于在大山之间修通一条长达九千余米的民生水渠,解决了村民吃水难、常年干旱的重大问题。
深受感动的有这样几处:
1.为了筹集资金缺口一万元,平均每户要出二百元。就这二百元,在贫困的山村,大多人家拿出来都有困难。为了带头表率,王大发准备卖掉自己的棺材,老婆上前阻拦。这时王大发的女儿彬彩拿出未婚夫家给的彩礼二百元递到爸爸手里。她支持爸爸,不仅出自情感,也是对修渠本身的支持。当她拿出用手绢包裹的彩礼钱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婚姻大事放在其后,这种大义以及深情,让我感动。
2.为了节省开支,专款专用,王大发去找一面之缘的拖拉机司机,希望他帮忙运输水泥。路偏远,村里出不了好的运费,拖拉机司机迟疑不应。王大发就在他的车上露天睡了一个晚上,等候说服司机。以身作则,感动了拖拉机司机。在一次下雨,为安全起见,借宿旅馆,他和司机俩人,为了节省一人的房费5块钱,仅开了一间房让司机休息,自己坐靠在门边一张椅子上将就了一个晚上。(为什么不能俩人睡一间房内。)
3.渠修到擦耳岩,悬崖峭壁,无人敢下去打炮。王大发身先士卒,将自己系在绳子上,从悬崖上吊放下来。据记载,那时王大发近六十高龄。这种不顾个人安危,处处走在前头的行为,或许有一种无奈,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无动于衷?再说,修渠是为了大家,不是图某一个人的利益。
4.记者得知王大发再一次要修水渠,前来跟进采访。一次为他们一家四口照了一张全家福。女儿彬彩十分高兴,说长这么大,全家还是第一次照全家福,而且还是彩色的。彬彩身体一直不好。为了修渠,哥哥,爸爸整天都在山上,想带她去县城医院好好看看一拖再拖,以致彬彩英年早逝。临了,说想见哥哥,想见爸爸。记者急忙忙跑到山上将他们喊回。遗憾的是,彬彩拿着全家福撒手病故。王大发跌跌撞撞,跑到家门口,听见屋里的凄叫,顿时双腿沉重,僵硬,跌倒在地。
水渠终于修通了,清粼粼的水潺潺流来。王大发捧着一碗水,来到女儿的坟前,还拿着那个包彩礼钱的手绢,告慰孩子。
故事是根据真实人事改编的。演员表现也极其真实,感情饱满,真挚朴素。事件本身的艰苦之外,让我感动的恰是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再现了落后农村地区的生活精神面貌。
后来我在想,就算是如今,我相信在祖国大地上,仍然有生活困难的人们。可是,如果没有对比,在偏远穷困的山村,人们或许不觉得有怎样辛苦,也有他们的快乐幸福。再说,在文明发达的城市,物质丰富,生活相当方便,难道就人人都过得快乐幸福吗?我想说的是,快乐幸福或许跟物质无关,跟环境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对当下的感受。如果你觉得是快乐幸福的,那么它就是快乐幸福的。
其二我想到,修渠是因为缺水,干旱。缺水,干旱的直接原因是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制约。也就是说,人类活着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宇宙斗争的过程。当然,这个斗争是正常的争取,不是故意破坏。也让我再次感到人的渺小,以及自然的强大。而人类文明能千万年来一直传延下来,也说明了人类的坚韧不拔,以及无穷的智慧。
其三想到,通过王大发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忘初心,终于干成一件大事。当村民因为筹钱困难,又考虑到年纪大了干不动,年纪轻的要出去打工挣钱谋生活,为眼前生活顾虑,对修渠抵触,失去热情信心的时候,王大发坚定的说了一句:这次我干定了。就这么发自内心骨子里的一句话,像是一把坚硬无比的开山宝剑,道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信念与决心,令人为之一振。
村民们与王大发不同的表现,让我想到,干一件事,或者说一个集体,或家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人,或一个点。这个人站出来了,这个点触发了,那么这个集体,或家庭,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就会得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