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对于Caroline来说, 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庆祝的一天, 当然不是因为双12. 她准备了两周的DBG分享会终于要上演了, 她无法抑制自己高涨的热情, 连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 都一路哼唱着最近新学的<Yesterday Once More>. 送完孩子, Caroline在家化了一个简单的淡妆, 踩着高跟儿鞋就出发了. 已经8点过半, 早高峰应该已经偃旗息鼓了, 她通常都在这个点儿出门, 为得就是避开拥挤的交通和人流, 给自己在公交车和地铁找一个相对能站稳的角落, 安心学习英语麦克风.
然而, 当她来到公交站的时候, 瞬间傻眼了, 公交站, 十字路口, 甚至彩虹巴士站都已经人满为患, 看来已经有至少半个小时没来公交车了. 想到自己必须在9点40前赶到稍作一些准备, 她毅然决定走两公里去乘坐南北方向的公交车, 但立汤路就是立汤路, 以堵车闻名, anyday, anytime, 不分东西路, 还是南北路. 坐上地铁后计算了一下时间, 几乎没有准备时间了, 不过想着自己对内容已经烂熟于心, 倒也没有太过纠结.
到公司后直接上22层, 找到会议室后发现里面已经有人了, 就和另外一位同事在旁边的小会议室等了一下. 10点进入会议室, 贴心的同事还带来了曲奇饼干和大家一起分享. Caroline知道自己容易太严肃, 所以也在开始前试着和大家闲聊了几句, 缓和一下气氛. 正式开始后, 对方经理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今天Caroline要分享的两部分内容, 并表示热烈欢迎.
开场还算在轨道上, 但当讲到DBG的构成时, 她还是紧张了, 额头有些冒汗, 速度也不自觉地加快了, 好像要赶紧逃离这个尴尬的部分一样. 由于信息量太大, 虽然只有3页PPT, 但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点很多, 当她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就一个字”懵”. 不知道要提什么样的问题, 感觉都懂, 又感觉都不懂, 尴尬的不仅仅是Caroline. 60秒的沉默后, 一个同事打破了僵局. 她已经忘记那位同事问了什么样的问题, 只记得当时的感觉是: 完了, 我又失败了, 讲的太快, 没有逻辑, 没有留给大家消化的过程, 整个过程似乎在灌输, 而并没在意听众的身体语言反馈.
其实,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了. 每次准备时都面面俱到, 事无巨细, 并会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放松, 注意速度, 注意观察听众的神情以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 但每次正式发言后, 还是会遭遇类似的紧张, 仿佛有个声音一直在提醒她: 你就这样, 干什么都是虎头蛇尾, 没有把一件事做好过, 你就是个失败的人.
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相对轻松一些. 一是因为大家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 问题不请自来. 二是她没有用生硬的灌输方式, 而只是很nice的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细节, 并把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出来, 和大家一起讨论. 最重要的是她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让整场笑声不断, 问题不断. 她不禁想, 也许这才是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找到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好能加入一些幽默片段—让大家提问并一起讨论.
分享结束了, 大家鼓掌感谢. Caroline 走出会议室, 再次感叹, 分享的核心其实是鼓励大家参与, 并在互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