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也禁不住回想起了自己高考的场景,禁不住思考,高考对人生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关于高考,我刚才想说四点。首先,高考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第二,高考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第三,高考只是一个过程,一个经历,人生要靠自己去规划;第四,打破传统和偏见的束缚,你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01
2001年,我读高二,当时发生了911事件。两年后,美国出兵进攻伊拉克。也是我备战第二次高考最紧张的时候。
当时,我对军事很感兴趣,别的同学正在复习功课,我却拿出纸和笔悄悄画起了伊拉克地图,并且从军事防卫的角度思考伊拉克如何才能够抵挡美国的进攻。当时,我特别欣赏在电视中做军事节目的张召忠老师。
印象里,《世界军事》杂志就是由他主编的。从高一起,我就经常节衣缩食地买这本杂志看,为的就是靠近自己的梦想近一点。我的梦想是什么?将来有一天能够顺利地考入自己理想的军事院校。
2002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很不幸,我落榜了;但是又很幸运地,我被家乡的一所医学院录取。当时录取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爸妈还是相对满意的。但是我自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很郁闷。我一向对学医不感兴趣,而且临床医学要学五年。简直是浪费我的生命!
当时我想,与其去学五年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还不如复读一年再上一个四年制的大学呢。
现在回头看来,当警察并不一定比当医生好。当医生至少在为家人就医方面可以多出出力。但是,生活没有“如果”,我也难以想象如果不复读,我现在会是怎样的生活。
当时自己之所以不喜欢学医,一个很重要的缘故是,我对于社会对女生的普遍期望持有一种不屑和反抗的态度。
那个年代,很多父母都认为:女孩子家,要么学个师范,要么学个医。这两种职业是最适合女孩的。
可是我偏不信这个邪,我偏要去从事传统的认知中适合男孩子做的事情,也就是去考军校,成为一名军人。
但是第一次高考的落榜,使我考军校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军校只招收应届毕业生,这个规定很不合理,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只能作罢。既然考军校是不可能的了,我的眼光只能瞄准在传统认知中适合男生从事的另一样行业,也就是警察。
军校考不上我还可以考警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成了我第二年高考的第一志愿。
02
回想这些年,在自己所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挫折里面,必须承认,高考的失利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挫折。
这一次挫折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复读班语文老师的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大概是叫李虎吧。连他上课讲过的内容我也几乎全部都忘光了。唯独记得的,是他在一节课上抛开书本跟我们讲了不少人生的哲理。他说,复读是自己我们在克服人生挫折中的一次重要磨练,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非常好的经验。
这种看法,在当时的我来说,角度是很新颖的。我找到了复读的意义,也觉得在复读期间中努力,除了能够使我真正考上理想的大学外,还有着另外一重含义,那就是——克服人生的挫折,成为人生中的强者。
03
其实,考分并不能代表什么。考分唯一能够证明的,就是你可以上哪所学校、读哪所专业,或者不能上哪所学校、不能读哪个专业。我想,这是考分唯一的价值。
考分不能证明,一个学生一定比另一个学生优秀;考分不能证明,一个学生一定比另一个学生阳光;考分不能证明,一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强健。
但是,在过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考分就能显示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谁优秀、谁平庸、谁差劲,就能证明谁有希望,谁希望渺茫……
我中学时也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我自己并没有学习很好,但我竟从不和学习落后的同学靠近。一种奇特的、单纯依靠成绩判断的、没有什么实际根据的自尊心,在我交友中发挥着作用。
但是,工作多年以后,再回看我们的高中同学,我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原来在班里面盘踞着前三名、前五名的同学,事实上并没有成为所谓的“人中龙凤”,他们也并未比倒数的同学事业方面强太多、在家庭幸福感方面,就更是难以比较了。
我的中学同学们,有的在政府单位做公务员,有的自己开公司做老板,有的给大公司打工,有的自己创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家的人生轨迹,并未说明哪条路就一定比另外一条路好,或者谁一定比谁绝对地强。
每一个人的路都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走。这条路上,幸福与不幸,全在于个人的感受,而不在于挣钱多少、官职大小。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并没有像中学时代的考分那样,差距如此之大。
04
如果按照中学时代的逻辑,那么考前五名的同学,将来就应该是人中龙凤、社会精英。而原来考试中垫底儿的同学就应该成为金字塔的最底端。
但实际上,社会的分层,跟学校中用考试成绩做的分层,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社会的分层,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比如说:家庭出身、自身努力、机遇、个性等等。没有哪个单一的因素能够决定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的成败。
可是,你又不能不说高考考分确实有着重大的意义。
高考是贫寒子弟实现阶层跃迁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对于家境优渥的人来说,它的重要性就并不显得特别明显了。
对于高考,我既不想说它很重要,也不想说它不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何规划?
假如你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随波逐流地为了考试得高分而努力,那么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无论你进了多么高等的学府,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仍然感到茫然无措。
假如你听从了父母,老师们对你的计划和期待,那么或许有一天你是成功的,但是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假如你很早就开始学着规划自己的人生,学着为自己的幸福快乐负上责任,那么你可能会做出非常不一样的选择。
比如说,当所有人都期待你学法律的时候,你可能选择了学生物;当所有人都期待你学医学的时候,你可能选择了学考古。
到底什么才是你最想要的呢?这个问题只有你的心才能回答。
05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考生连续考了十几年,今年终于放弃高考了。我感到特别痛心。
我能够理解他,为了各种各样的缘由而多次放弃了高考;我也能够理解他,为了追求梦想,在很多次的放弃之后,又选择了坚持。
但是我更痛心。我痛心的是,一个人把自己人生所有的幸福快乐,都寄托在高考上,误认为只有这条独木桥才是自己唯一要走的路。
优秀的人各式各样。并非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称其为优秀。很多人早年辍学,或者上了一个不入流的大学,出去社会一样可以奋斗得有模有样。一个人,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无论他是否考上大学,他都会迎来成功那一天。
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偏见束缚住。
有人说,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考不上大学的人中,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考上大学的人中,大多都生活得不错。借此说明,如果你考不上大学,那么你的人生大概率也会是失败的。
统计是什么呢?统计是对大量资料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说这些规律创造出了人。
如果我们不按常理出牌,如果我们不按世人所谓的规律行事,那么我们就能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就会成为统计学当中的例外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也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所爱,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走出自己的路子,当这样的人数量越多,统计学中的规律就会为之改变了。
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统计规律的证明者,而是成为新的统计规律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