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梳理]
一个观点
把认知作为生命,有些人的认知早就死亡了——对外界的判断是稳定的,反应是固定的,爱憎是固定的。“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要到75岁才埋。”
“所有权依赖症”——对已经“拥有”的东西珍视程度会大大提升。
商业应用极致——宜家家私,各种家具按家的样子摆放,还可以触碰和坐卧。在体验中投入的时间越多,“所有权依赖症”意识越强烈。
很多人跳槽都是基于“名片简历”而非“技能简历”。
“很多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破产的组织里。”
一个策略
罗胖心法:时常逼问自己“假如今天我们公司已经一无所有,一定要去干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我吗就去干那件事。”
英特尔的案例,格鲁夫与摩尔,“如果我们下台,你认为新进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他会完全放弃硬盘生意,做处理器。”“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
《必然》:科技发展快,每个人会不定期经历菜鸟状态。
“职场清零术”:
1.清零能力——你现在有哪些能力?萃取出所有能力。在市场是什么价位?升值?贬值?
2.清零简历——每年更新,保持一页纸,删除不那么有价值的能力和 资历。
3.清零知识——清理书架,不是已读书目的展示台,而是必读和要看书目的知识库。
4.清零领域——跨界学习,一种思维就是一个世界。
[个人思考]
不断清零就是不断更新自己。
精进问题:
1.如果今天组织倒掉,会凭借什么找到下一份工作?
其实上个月刚进行过一次清零,因为在云南的支教项目也是突然中断的,也类似“组织突然倒掉”吧。我找工作的时候,我主要凭借的有以下三点:
对教育的热爱——从大学开始就一直专注做服务于乡村儿童的夏令营项目,直到毕业去云南支教也是想要踏实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所有经历都和教育相关。
开放的学习心态——从大学开始就热衷参与各种活动和学习培训,拓宽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类似于跨界思维,会将学到的新知迁移到我在做的教育项目中。
项目运营能力——虽然没有做过什么特别高大上的项目,但是也一直运营着属于组织的部分项目或者自己发起项目,对基础运营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有不断优化的意识和能力。
2.假如行业开始转型,会凭借什么进入新领域?
对这个问题有点难理解,因为想象不出行业会如何转型。不过觉得不断怎么转型,通用的能力还是必备的,比如运营能力,传播能力和产品能力,所以这三个能力还是需要好好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