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间,一辆无人战车伴随步兵缓慢行进,悄然释放一架微型无人机前出侦察,静待目标进入伏击圈……
很难相信,测试视频中令军迷眼前一亮的“忒弥斯”无人战车,实际上是爱沙尼亚米尔雷姆公司一款“民转军”产品。
“忒弥斯(THeMIS)”是“履带式混合动力模块化步兵系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但最初,公共管理专业出身的80后公司创始人仅仅想设计一款用于农业、消防等民用领域的无人运输平台。
出乎意料的是,自2015年在伦敦防务展上首次亮相以来,“忒弥斯”已获得来自美、英、德等10余国军队的订单,成为地面无人装备领域的一款明星产品。
2022年,“忒弥斯”列装乌克兰军队担负运输伤员和弹药任务,由此成为俄军重点关注对象,俄国防部下属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直接发布了悬赏任务。
前不久,俄军在前线缴获了一辆“忒弥斯”,该机构立即宣布奖励立功士兵200万卢布,“忒弥斯”在并不光彩的情况下名声大噪。
与“M5”“任务大师”“天王星-9”等军事强国的无人战车相比,外形平平无奇的“忒弥斯”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赢得多国青睐?
与传统无人战车不同,“忒弥斯”的混合动力被巧妙地装在对称的履带式行进系统内,左侧是柴油机和发电机,右侧是蓄电池和控制系统,相互由电缆连接。士兵可根据战场环境和任务要求,灵活选择动力模式,最快速度为50公里/小时。执行渗透作战时,“忒弥斯”可切换至电力推进模式,在“静音”状态下对敌发动奇袭。
新奇的设计理念使得“忒弥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车体,却实现了最佳的开放式架构效果。“忒弥斯”平时能够搭载750千克的货物,可以根据作战需求在连接两侧履带的承载平台上加装反坦克炮、榴弹炮、重机枪等多种模块,执行扫雷排爆、火力支援等任务,是十足的战场“多面手”,适合大规模装备,且性价比很高。
实战条件下的优异表现也成为“忒弥斯”的加分项。2019年,爱沙尼亚陆军在马里进行反恐行动期间,“忒弥斯”经受了熔岩土壤地形和高温环境的考验,为作战行动提供弹药补给,甚至可以将17吨重的“狐”式装甲车拖至维修地点,出色的战场适应能力为“忒弥斯”赢得了好口碑。
“忒弥斯”的另一大亮点是能够搭载至少8架“黑蜂”微型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机的智能化空地一体作战模式,既不必担心人员伤亡,又能提高作战效能,是对未来前沿作战样式的大胆探索。
俄军对“忒弥斯”觊觎已久,“忒弥斯”作为战利品将被俄军工企业深入研究,更会增加北约国家对乌援助先进武器装备的顾虑,可谓“一举两得”。
毫无疑问,随着各国加大研发投入,无人战车将在陆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军事领域的新宠。但想要在反恐作战、巷战、阵地战中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解决人工智能、导航技术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