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强奸罪被判终生监禁的张志超经过法律重审被无罪释放,给张志超以及张志超的家庭洗脱了冤屈。
十五年前,张志超在侦察阶段受了刑讯逼供,才有了后来的有罪供述。如今,他重获自由,现年31岁的他表示:心情很激动,外面的天真大,这么多年的委屈和痛苦终于得到了释放。
可是,15年的委屈,带来的是一个家庭的绝望。精神上所受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和吞噬着他的灵魂。
前段时间重温了《肖申克的救赎》,不正是和张志超一样吗?在肖申克的监狱里,高耸的围墙,阴暗的环境,苛刻的管理,狱霸的暴力,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和吞噬着人们的灵魂。张志超十五年的青春,和肖申克一样在牢狱中度过。
“误判”听着多么让人绝望,那与世隔绝的青春,不仅是时间的差距,更是精神的差距。电影中,有一个叫布鲁克的老头,年轻时进了监狱,关了好多年。他本应是憎恨监狱,渴望逃离的,但当他得知自己刑满释放时,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为了能留在监狱里,一向温和的他,居然企图用举刀杀人的方法再次犯下罪行,以求在监狱中继续服刑。
这是因为在出狱之后布鲁克已经长时间与社会断节,无法适应社会的脚步,最后郁郁而终。近日又有媒体爆出张志超因为回想起往事太过于激动而突发高血压进了医院。是啊,他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说过出来之后很迷茫。“你们拿的手机都是我没见过的,都是不可想象的东西。”如何融入社会,面对这个人性复杂的社会和形形色色的考验。
当你误判终生监禁,你会不会绝望致死?这部电影给你答案,自由——除了肉体,还有灵魂。观看完后,会让我们时不时怀疑自己:监狱墙内的人喊着要自由,但墙外的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我们经常抱怨世态的不公,但当我们想要挣脱枷锁时,却又很难抉择,在心里反复权衡,反复问自己,改变人生的重大决定,是正确的吗?
《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是“希望”,正是给了我们这些渴望自由,又与现实相互矛盾的人,打了一针清醒剂,把我们从泥潭中解救出来。让我们明白,不要给希望砌上了围墙。
在这部电影中,有在狱中关了一辈子,离开监狱就无所适从,只能死去的老头。在狱中,他生活在局限的小环境,正如他出狱后的独白般,离开了监狱,他的本事不复存在,连买东西都不会。
其实,细细品味之下,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心里,都给自己建了一座“监狱”,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逍遥快活、自由自在,却拒绝去包容外面那个更丰富,更光辉的世界。
在我失落的时候,常常会想到里面的一段台词:“有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是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的将他围困。”
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让你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
就像那句: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安迪那双永远写满心事的眼睛,像装满水却古老的深井,澄亮深遂,让人无比好奇冷漠不惊的面孔后面,筹划着怎样的故事。
那双眼睛,透视着城墙,洞穿了一切,那双渴望自由的眼睛,当发现被撕烂的海报后面,掩藏了一个可以通往下水道的洞,那种看到未来,看到光明的感觉像潮水涌来......
那个洞,是含冤被囚,自我解救的自由出口,是一名囚犯,用一把六寸大小的石锤,一块石头,一方泥土地又抠又凿,花了长达19年之久的时间打通的.
不管是安迪还是瑞德,他们用一把小铁锤,救赎了生命,也救赎了监狱,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里。
这是一部没有爱情和美女的电影,却光芒四射、渗透人心,给我感动,给我成长。
自由、希望、救赎,这些美好向上的词语,希望我们一直怀有。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岁月年华,享受世间的每一刻精彩。
如果想要听我讲述更多的故事,可以去我的公众号看看:哩哩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