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切实服务群众 筑牢鱼水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加需要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之下,新的互联网生态兴起,各类工作“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工作开展与为民服务的新阵地。然而,当“群来群往”成为日常,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作秀群”“包袱群”等现象背离了建“群”初衷,让原本旨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有了变成“断桥”的风险。

让“群”服务“群”,需破除形式主义,回归务实初心。组建工作“群”,本是为了提高效率、解决问题,可部分干部却将其作为“偷懒”的工具,在“群”里搞形式主义。他们满足于文件“线上转”、调研“云完成”,看似忙碌,实则与群众渐行渐远。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应积极通过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认识到,“群”只是工具,务实才是根本。要摒弃“群”中的虚假繁荣,真正把精力放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让“群”成为传递真情实意、落实工作举措的平台,而非形式主义的“秀场”。

让“群”服务“群”,关键在精准对接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工作“群”的最终目标,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但有的干部凭经验拍板,导致工作与群众需求“错位”,劳而无功。我们要认真学习那些深入群众、精准服务的典型案例,如杭州干部变身骑手了解外卖小哥需求,河南“蹭饭书记”以饭桌为桥拉近干群距离等,引导干部走出“群”、走进群众生活场景,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换取真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成为连接群众需求与工作落实的纽带,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能精准对接群众所需,真正做到为民造福。

让“群”服务“群”,还需干部牢记群众路线,坚守为民情怀。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网宣员要不断强化宣传,让干部深知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应延伸到哪里。要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把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头的群众视为最珍贵的“人脉”,常赴一线,多听民声,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群”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线上线下结合点,始终保持“群”之为民的本色。

“群来群往”,不应是形式的堆砌,而应是民心的汇聚。我们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让每一个工作“群”都能成为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让干部在“群”中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让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在“群”的良性运作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共同绘就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美好画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