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热爱,都不值得去背叛;
每一份坚持,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活动日更挑战出来之后大家都踊跃参与,至今有点人放弃,有的人还在坚持,有的人开始抵触,有的人初心不改。
最近看到一些说日更让人厌烦,没有进步效果的文。我其实蛮理解的,因为我也试过,很多次。
我小学六年级画漫画,想像那些漫画家一样练习,每天十页分镜,草图,内容就是自己的感想、生活。开始的时候很花时间去做,没有内容了也绞尽脑汁,还会边画边笑,特别是想到了有意思的内容,真就像漫画里一样点亮了小灯泡。可到后来,我画的越来越少,从7.8页,到3.4页,到隔一天画一次,内容也越来越没有质量,越来越不上心,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快上初中的时候就放弃了。
初二,画画的时间少了,就起了写字的念头。每天的想法,发生的事情,就转化为文字吧。为了防止我又半途而废,我甚至没有规定字数。
你应该可以想到结局吧——我又放弃了。
是我三分钟热度?还是我不是真正的喜欢?我总是不能坚持一个爱好。
他有时候就像我的节操(不太贴切的比喻),我总是扔他出去,疯玩一阵,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弄丢了自己,灰溜溜地回到原地把他捡回去。
而若我用是理智去坚持,我强逼自己不完成每天的任务不睡觉,我就开始敷衍,开始没话找话,同时又安慰自己会有进步的,就算是一点点也会有的,一定会潜移默化的。
事实证明,那不是安慰药,而是麻醉剂。
当一个人麻醉了自己的热情,那这个人已成人形木偶。
我想在这里的大家,是不是被那些简书钻蒙蔽了双眼,失去了方向。
厌倦之期,没有灵感之时,不是所爱不具有吸引力了,而是暂时的输出,大于输入了。
输出,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想法,给它们赋予生命,现于纸上。而输入,是他人的作品,可以是文字、图画;可以出于天工,可以作于人手。
输出到了一定程度,灵感开始枯竭,这时候创作,或许开始千篇一律,那些小灯泡越来越少,一种重复的厌倦感会慢慢袭来。这时候,要输入,需要接触新的东西,获取自身没有的能力与知识,继续积累,才能再创造。
而输出,总比输入困难一些。因为前者,是把明白的给别人,而后者,是要自己去理解不明白的。打个比方,你觉得是教比你低年级的同学数学题容易,还是听懂数学老师讲课容易呢,显然是前者(当然没要求你讲到金牌讲师的程度),前者即输出,反之亦然。那么输入,即是一项有难度的挑战,有意思的挑战,新鲜的、需要付诸时间和精力的、会让你受益匪浅的挑战。
这样的有效输入,是需要选择的。不是每一份作品都包含有益内容,就像不是每一份努力都是有用的努力——徒劳无功这个词的出现就是证明。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简单粗暴的回答就是,管他什么试试看看呗,有用就继续,没有扔一旁。不然那么多试读是用来干嘛的。
在选择输入方面是这样,日更挑战可以用同样的理论。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文风有助于自己?时不时,来个突破一点的不同?写文不是唠嗑,它需要动脑筋,需要遣词、造句,需要对生活的哪怕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去琢磨,去思考,去联想。
日更,不是让生活过得机械盲目,而相反,日更是一块用自己的手创作,从生活的柴米油盐,社交的钩心斗角,社会的微笑面具中脱离出来,寻找自己的天地。
我也不在乎我是不是日日更,既然我的日更是由生活而生,而生活本就是由意外和忙碌组成的,生活中的人也本就是会忘事的,会有情绪的,会迷茫会不解会空洞的。我宁愿先放一放,也不要用不佳的情绪去面对所热爱的。(当然若是为了任务可以试着调整情绪)
因为,所爱,不值得被背叛。
*以上仅个人观点,友好写作,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