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思维导图工具,我决定把手机上200多个App整理分享给你

本文首发于@北京新媒体故事,写于2016年12月3日

这是主页君书房里的工作台,寒冬腊月的码字不易啊

这是我头一次如此大费周章地对iPhone上的应用做整理,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说来有点惭愧,在许多朋友眼里,我是全身心投入科技和新媒体的工作狂,不过我经常说得多做得少,状态不好时效率也低得吓人。过去这一年,我泡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微信群里看其他人聊天,偶尔也插几句话。大家职业背景不同,但都有自己熟知的领域,以及成体系的工作方法。

这些「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被统一收纳在一个名为「利器」的网站,连同微信群和每周固定的主题分享本身,组成了信息量丰富的知识社群。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可以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建议,而持续关注带来的感觉,就像一遍又一遍刷新自己的三观。

扯得有点远,还是说说为什么要心血来潮地做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吧。虽然集齐苹果全家桶是去年才有的事情,但从2011年入手iPad 2,5年内我累积购置了3台iPhone,2台Macbook,iPad也换了3次,时间的跨度加上从未停止对各类应用程序的尝试,保守估计下载使用过的App至少有400-500个。

数量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随着苹果生态系统越来越完善,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细分,App市场总量大幅增加,不同的功能设计导向使得某些类别的App变得五花八门,看起来似乎都不错,实际上每一个都很难获得长期的青睐。

如果说营销手段干扰了我们对商品的选择,那么捉摸不定的喜好加上大容量手机的选购,则彻底满足了我们体验千奇百怪App的好奇心。在我的另一台iPhone手机里,各种用于日程管理的App不下10个,摄影类App最多时将近40个,到底有多少是常用的呢?后者2-3个,前者?不好意思真没有。

我的前同事老孙说,在广告林立、蛊惑众多的世界里,尽可能地保持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这可能是我们仅有的自由之一。我曾经将手机里App的数量从260多个删减到200个,但始终觉得没有找到提升使用效率的分类方法,因为经常接触的App有限,剩下大部分都是我不甚了解的。说句不好听的,不能快速理解或掌握的产品,没有多少值得保留的必要。

其实用思维导图做整理也是临时想到的。此前见过太多制作精美、逻辑严密的思维导图,让我对自己完成这件事信心不足。前几天我在利器上接触到另一款思维导图工具ProcessOn,或许是运营者的安利起了作用,我终于壮着胆子完成了人生第一张思维导图。可能这张图看起来比较简陋,也缺乏简洁的理解逻辑,但毕竟是不错的尝试,多做几次应该会有更大的进步吧。

最后还是王婆卖瓜一下。除了「首屏」和「未分类」之外,其他所有App都被我重新整理了一次。摄影类做了很大幅度的精简,预计还能再删减一半,3-5个基本上满足日常需求。原本计划是每个App后面都做个一句话介绍的,不过后来觉得还是重在自身发现与体验。非要做推荐的话,我觉得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应该有一个「AppSo」,这是你在手机上探索新世界最快捷的入口。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去研究自己的生活及日用产品必然会收获良多,那么为什么不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724评论 25 709
  • 最强思维导图第四期训练营开营了,许多小伙伴们纷纷上传手绘思维导图作业,还有许多小伙伴询问:“没有电脑是否可以画图?...
    小归ing阅读 14,484评论 6 58
  • 训练营主要修炼自己的4个方面——掌控力、幸福感、 成就感和心智模式。 一、每天早晨三件事-------------...
    朱进伟西农阅读 6,915评论 2 18
  • 晚上见到郭律师,人格魅力很强大的律师。让我的心态平和太多! 而自己在等待的过程却是心脏噗噗噗的跳动,...
    慧娜阅读 1,475评论 0 0
  • 那些解释不清的感情故事里,很,狠和恨大概是所有情节的脉络吧。 爱的很深,伤的够狠, 恨的刻骨。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感...
    是殷森森呀阅读 3,3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