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也是你的心声吧!她说:
“现在是凌晨一点,耳机里放着李荣浩翻唱的《情人》。
可笑的是,我听着歌却不知道该想谁。
二十多年一路走来,也算是遇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交情有深有浅,有些人擦肩而过,有些人爱而不得,有些人看见的第一眼就知道注定无缘,有些人因为不珍惜而断了联系,可这么多人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让我有勇气开始一段感情。
我好像总是有理由说服自己:他不够好,他不合适,他不应该....再等等,你一定会遇见更好更优秀更合适的人吧。
或者是,根本看不见共同的未来,前路太过于坎坷而彼此又没有奋不顾身的冲动,那就干脆别开始。
到了这个年纪,身边的朋友对象都换了好几轮。喝完酒一个个伤春悲秋地说故事,甚至于都在认真地考虑婚姻了。而我一方面无比渴望爱情渴望陪伴,一方面在孤独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在朋友眼里,我并不属于内向和被动的人。应该说是一个独立要强,能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能好好收拾自己应对各种场合的人。
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主动去争取。“母胎单身”这个标签在他们看来与我严重不符,甚至听到的人会为此感到惊讶。
其实我也很苦恼,反思过是不是自己太挑,太过于爱惜羽毛。但是真的不想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也不想随便拉个人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我该怎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之前听朋友说他看过一门公开课,听了说了之后,觉得可以分享给你们。
要当我们讲到研究那些最成功的恋情时,最成功的恋情有一条特点是:经营爱情需要付出努力。
人们往往误以为寻找最合适的爱情对象是最重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你选择的爱情。
就跟工作一样,如果我们找到了梦想中的工作,然后翘起腿,什么也不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的,如果我们在一段恋情中抱有寻找心态,我们的恋情也不会成功。
成功没有捷径,若想让一段恋情一直美好,我们就得为之努力。这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明的普遍常识,但在这个班上,我们经常体会到正如伏尔泰所说“常识没那么寻常”。
为什么这样的常识不是人人都有?
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或者确切的说,对美好的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大多数人认为拥有一段美好的至死不渝的恋情的关键在于寻找到真命天子,这确实重要,但是错在了将重点放在寻找上面。
我们也套用一下CarolDweck研究中的固定心态和可塑心态的对比,人们有一种会破坏恋情的寻找心态,如果我认为拥有一段至死不渝的幸福的恋情的最关键所在寻找到真命天子,这里的寻找心态就相当于CarolDweck提出的固定心态,假设我现在就有这种寻找心态,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此时若我们的恋情经历一段艰难岁月,接下来会怎样呢?
我会开始思索“不对,我肯定是还未找到真命天子,我肯定弄错了,找错了对象”这种心态常会让情况恶化,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这就是寻找心态,因为这种心态是固定的,我找到了白马王子,我找到了自己的女神,问题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无法脱离现实,现实证明完美的恋情根本不存在。
当我们意识到,若我们有了寻找心态,这种固定心态,它会威胁到我们的自我认定,一有矛盾发生我们就开始琢磨“估计我还没找到真命天子”。
若我们反过来抱着培养心态,这种心态是可塑的,它与我们的努力相关“好的,我们的情感碰到了困难,我们在经历困境,但不怕,因为我们在努力改善,我们在努力解决问题”
如此之重要,两种心态,结果相差甚远,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转变这心态的,不是马上可以变,但也不用太多的时间,要知道CardDweck能靠一个几小时的实验就将人们的心态转变,我们也能在对待恋情上转变心态,只要我们真正接受并内化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段恋情中,找到真命天子,找到合适的人当然重要,但培养一段感情更重要。
但问题接踵而来,为什么人们会有寻找心态呢?如果培养心态更健康,为什么人们没有培养心态呢?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电影,现在的电影很精彩,电影很棒,向我们展现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电影有一点没做好,电影聚集于找到真命天子,于是这就巩固加强了寻找心态,因为大多数电影爱情故事总是这样的,有挣扎,有争吵,有意见相左,途中挑战不断,到最后Smith夫妇走到了一起,从此幸福生活。荧幕落下,他们走向夕阳。
你们知道这画面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在于爱情才刚开始,电影就结束了,荧幕落下后才要开始真正的努力,在刚开始时,要恋情顺利是很容易的,蜜月期或者说一开始的一两年。
但是这之后,当最初的肉体上,生理本能淡去,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伴侣并不完美时会怎样?会怎样?这就是爱情开始的时候了,这也是真爱得以培养并形成之际。
我并不是贬损寻找真命天子的重要性,这当然重要,通常找到王子前要亲无数只青蛙,但是对于一份美好而持久的恋情培养更重要。
这才是努力开始的地方,在日落之后,困难与险阻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