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污染是有机肥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鲜有机肥料既是肥料,又隐藏着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的种子,这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尤其应引起重视。人畜粪尿等有机废弃物,含有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相当长。
例如,痢疾杆菌可生存22~142天,结核杆菌1年左右,蛔虫卵315~420天,沙门菌34~70天。另外,将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土中,还会因发酵时产生的高温而伤根。因此,有机肥无害化处理,不仅是适应环境卫生的需要,更是有机食品生产对有机肥料利用的需要。
有机食品生产应把握住有机肥无害化这一关。首先,要把握住有机肥源头,对可能受化学、生物污染的有机肥要严禁使用,并禁止“生粪下地”。其次,要实行无害化处理。
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1)高温堆肥法 将堆肥原料的碳氮比调至25~35之间,水分调至50%~60%之间,原料直径调至0.5~1.5cm,原料的pH值原则上在6.5~8之间,将原料充分混合。加入一定量的堆肥接种菌剂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原料堆成不同规格的堆垛、条垛,或在规定的槽内或反应器内发酵,及时翻堆并记录温度变化,当温度升至65℃,要进行翻堆,保持堆肥温度在55℃以上7~10d,数周后基本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堆肥完成后不应出现再升温现象。堆肥完成后进行适当时间的陈化以提高堆肥的内在品质。
(2)厌氧堆肥法 一般采用沤肥和沼气发酵,利用其嫌气、绝氧的环境,以改变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的生存条件,使其强烈地窒息而死亡。
堆肥腐熟的标志
① 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
② 有黑色的汁液并有氨臭味,用铵试纸速测,铵态氮含量增高。
③ 堆肥浸出液[肥∶水=(1∶5)~(1∶10)]加水搅拌放置3~5min,浸出液呈淡黄色。
④ 腐熟堆肥体积比刚堆时塌陷1/3或1/2。
⑤ C/N值一般为20~30之间,可概括为“黑、烂、臭、湿”四个字,pH值为5.5左右。
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质量指标。
厩肥腐熟的标志
秸秆已变成黑色泥状物,猪厩肥用手握之,有黏重感,反应呈碱性,有氨臭味,此时堆体缩小失重50%左右,水浸液呈浅黑色,透明有臭味,含水量60%左右,可概括为“黑、烂、臭”。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大肠杆菌和蛔虫卵残等有害微生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质量指标。
注意
粪肥不加处理直接用作肥料的危害
畜禽排出的粪便,有些地区未加任何处理直接用作肥料,施入田间。畜禽粪便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施用,无需粪便处理设备,虽然节省了粪便处理费用,省去了粪便处理时间,在农作物需肥高峰,有机肥料供应不足,可迅速供给有机肥料,但是最作物和土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传染病虫害: 粪便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害虫,直接使用导致病虫害的传播、作物发病,对食用农产品的人体健康也产生影响;未腐熟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酵时,容易滋生病菌与虫害,也导致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发酵烧苗: 不发酵的生粪施到地里后,当发酵条件具备时,在微生物的活动下,生粪发酵,当发酵部位距根较近且作物植株较小时,发酵产生的热量会影响作物生长,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3)毒气危害: 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甲烷、氨等有害气体,使土壤和作物产生酸害和根系损伤。
(4)土壤缺氧: 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暂时性地处于缺氧状态,在这种缺氧状态下,会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
(5)肥效缓慢: 未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养分多为有机态或缓效态,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只有分解转化成速效态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未发酵直接施用使肥效减慢。
(6)肥效流失:污染环境 养殖场采用直接施用方式消纳粪便,在农作物施肥高峰时粪便还可处理掉;施肥淡季,粪便无人问津,只好任凭堆积,风吹雨淋,肥效流失,污染环境。
(7)成本高: 未经处理直接使用,粪便体积大,有效成分低,运输不便,使用成本高。
本文参考:乔玉辉、曹志平主编的《有机农业》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