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这件小事,其实没有那么难

许久以前,很多人都在谈论如何自律,自律之后改变如何,但却鲜少有人真正做到。

身边的同学、朋友,包括自己,每次信誓旦旦要去改变,做到自律,却总在坚持了或长或短的时间之后,因为种种不得已的原因,选择放弃。

随着年龄一点点的增长,一步步走来,看到同龄之人的优秀,以及相比之下显而易见的差距,愈发对自己曾经荒废的时光感到懊恼。

因此,会时常思考,如何方能达到自律的状态,并且延续到每日生活之中,从点滴小事开始,一以贯之,并最终融入血液,变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图片源自网络

想要做到自律,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何会拖延

《拖延心理学》一书中,对于导致拖延原因,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介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

就我个人而言,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总结,发现导致拖延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因素。

1. 太过于强调完美

比如写一篇论文或者准备一个考试,在拿到任务的时刻,明明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

但是许多时候,总是会想要将准备工作做的更加充分一些。

希望自己的论文有更好的题目和立意,希望前期的资料准备尽可能的丰富又完善,希望自己的考试复习计划可以拥有完整大块的学习时间,不受干扰,却是最终迟迟不肯真正开始。

最后的结果也可以想象,在deadline之前,管什么论文的结构文法,只要能够写完就不错了,考试复习的内容,别说成竹在胸,甚至连完整的复习一遍重点,都成了奢望,只能够临时抱佛脚,能看多少是多少。

每次遇到这种时刻,心里都在默默的念着,下一次我一定认真规划,绝不会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是真正到了下一次,却发现一切依然如故,没有丝毫改变。

这一切,只是因为一开始用错了方法。

试想一下,假如从一开始,就明晰了重点,列好了框架,将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去准备,之后再进行逐步的完善与修正。让自己的一切时间,都放在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那么,后面该会有多么的从容?

这也是一直以来,我能够总结出的受益最大的一个办法。将80%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者又有几个人呢?

就好比建造一座房子,肯定要先打好地基,搭建好框架,再去砌砖,装好门窗,最后才是室内的粉刷与修饰,一步一步来。而不是一开始先将一小块地方精心雕琢,完美了之后再去进行下一个小块。

如此一来,哪怕最后并没有进行精心的软装,房子的样子也已经出来了,后期的修饰工作就算进行的再多,也不会影响到基本的使用功能。放到工作和学习中,也是这样。

基于这个方法,每次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前,我会清晰的列出这个任务大概的框架和所需的时间,分解到每一个小步骤,整个任务的过程清晰明了

同时,不在执着于将每一步先做的完美,而是在后期不断的修改完善,按时完成任务,又不用临时抱佛脚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好了。

2. 太过于害怕失败

如果问一些人,为什么在考试之前,会选择不好好复习,或者在考试当天选择放弃,大部分人回答也许会是,我没有时间,或者我不想考了。

但是真实的原因确实是如此吗?

许多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选择逃避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努力了依旧会失败。

当一个人在考试之前迟迟没有开始复习时,是真的没有时间吗?还是只是害怕,复习之后依旧没有考好,却又少掉了可以逃避不好结果的借口。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开始选择不再逃避,也不再为自己寻找任何的理由。

做一件事情之前,去想象一下,做不成的最坏情况,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就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坦荡接受最后所有可能的结果

比如考试,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不要去找什么最适合的复习时间和地点,而是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哪怕是地铁上,下班后,都可以学习一两个知识点,做几道题,充分提高自己时间的利用效率,也让自己因为进度可控,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无论最终有没有结果,希望自己都能够参与其中,享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与经历中,逐步的思考反省,提升自我。

不怕失败,也就没有了阻碍的力量


图片源自网络

写在最后

现在的我,在一点点的进步与积累之中,虽然离理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回首过去,却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不爱运动,到开始健身跳舞;从熬夜拖延,到可以早睡早起;从本科毕业时的简历一片空白,到如今终于有相对丰富的经历可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日常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自律。

自律这件小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愿意,真心去做出哪怕一小步的改变。

而关于变好这件事,我一直在路上,也将会永远在路上。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