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

艾华丽,焦点解决讲师一期班,(郑州),坚持第899(817+82)天分享,(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晴天 今日21:30分立秋)

《达克效应》

今天没事儿听樊登读书会讲一本书《知识大迁移》,讲到一个我第一次听说的词儿:达克效应。这个词汇的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5年4月19日,一个名叫惠勒的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枪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由于他没戴任何面具,警察在调出监控之后,没过多久就找上了惠勒的门,并将其成功抓捕。

惠勒在被抓时仍然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警察被他气乐了:“什么隐形液?”

惠勒一脸认真:“柠檬汁啊!”

这就是犯罪史上最笨的贼之一——惠勒,他没有妄想症,也没吸毒。后来根据负责本案的警官调查,惠勒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他想,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达到让摄像头拍不到的“隐形效果”。

这个笨到如此境地的贼成功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的注意,他和他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做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

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了声,怎么会有如此笨的人啊!

但是,作者下来的这段话却让我笑不出来了“人们可能会惊讶,哪有这么蠢的人?但两位学者在1999年的论文中说得很明白:想寻找一个达克式的无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照镜子。”

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难道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达克效应存在吗?或许是吧,只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毕竟我们只是在我们理解的、学习的范围之内,感觉像有一点儿知识,对我们不了解的那些专业,那些方面,或许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一样的“愚蠢”。

接下来书中又向我们诠释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我们的财富、挣钱能力、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感觉就是,无论在网络多么发达的今天,拥有一定的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当我们自己就不知道想要去搜索什么内容的时候,网络怎么给我们答案呢?所以终身学习到何时都有道理的!

书的结语中提到“终身学习,多去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不仅是我们获取财富与健康的手段,这种行为本身还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

说的真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达克效应”的诠释】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
    兴时态_198812阅读 1,033评论 0 1
  • 达克效应就是“自视甚高”,学术上是这么定义的: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能力越高的人更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胡宇星12138阅读 4,306评论 0 1
  • 今天又听到一个令人唏嘘的消息,新来的pmo被开除了,觉得挺可惜的,虽然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他对团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留沪小厮阅读 595评论 2 4
  • 今天得到一個教訓,當你要別人幫忙做一件事,無論他做的好與不好,你都要予以真誠的認同。如果不夠滿意,嘗試用一種真摯的...
    北流霜阅读 163评论 0 0
  • 7月21日,右安门街道与区供电公司施工方针对玉东三社区“煤改电”工程外电网施工进展情况进行沟通。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殷...
    d4116691a99c阅读 3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