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进入职场三年之后,第一次参加了团队建设。为期两天的野外拓展活动,今天是第一天。
公司是创业公司,今年是第二年,经过前期的挣扎,算是立足了。团队从一开始的十几人,现在人数几乎翻倍了。当然,作为新一代的创业公司,更多的是九零后。
在我进公司的时候,和同事相处也产生过很多误会。在不断的工作磨合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让各自心中的小九九都打的噼里啪啦的乱响。整整一年多,矛盾和冲突不断积累。虽然公司业绩提上去了,但是老板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无可奈何。不能指着谁的鼻子说谁谁谁不对,只能想办法缓和矛盾。
终于,这一次我们进行了一次野外拓展训练,名义为团队建设,实际上是为了减缓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这让我想起了在吴伯凡老师那里学到的一个案例。在富士康工作,是一种压力很大,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个人意志完全没有办法得到体现。人只是配合机器而已。所以,中层的管理人员总是会和一线工作人员产生很多冲突,就像我们曾经在政治中学习到的,矛盾永远没有办法消除,但是却可以缓和,所以,富士康总是有很多团建。就是大家一起出去聚餐,大家都喝酒聊天,在这样的场合消除层级,管理层就可以在这个时候,非正式的解决曾经的隔阂。这样的办法让我想起了地震和余震,地震一般是把所有的能量一次性爆发出来,威力极大,破坏性极大,但是余震就是一次次释放一点点能量,威力不大,破坏性也不大,这样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防患于未然。
记得在熊太行的《关系攻略》里面看到过,不要以为那些公司里面的文艺活动都是没用的。这些都是领导在布局和选拔队员,也许有些看似荒唐的诗歌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其实在一个即兴的辩论比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在大公司,这些能力即使你有,可是你和高层隔着太远的距离,一句话说的,手下的手下就是陌生人,所以,在职场中,如果有这些机会,是你给高层领导展示的最好机会,如果你确实不错,有机会就会被纳入麾下,细心教导。
在学术调查里面,发现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非正式的交流,那么在正式的沟通中,很容易起矛盾,并且无法包容对方,谷歌的餐厅设计的排队等候时间是四分钟,那是因为人们在等餐的时候,如果有四分钟的交流时间,正好寒暄和聊到恰到好处,但是,如果长于四分钟,两个同事之间就会显得尴尬,反而不好,所以在进行职场非正式交流的时候,度也是很重要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A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职场老人,B是新入职场的人,A和B同部门,刚开始的时候,B觉得A非常的贴心热心,对自己嘘寒问暖,也是在职场中最早向自己释放善意的人,所以自然也投桃报李,对A非常感激,很多话也会听A的。但是,慢慢的,B发现A在职场虽然很热心,但是大家好像并不很买账,时间久了,B才发现A事无巨细的关心背后,有一种很强的控制欲,就像我们在饭桌上吃饭,有些人看似很热情,不停的给你夹菜,但是有些菜却是你并不想吃的,你很想拒绝,但是包着糖衣的炮弹,很多人都无法识别,所以虽然内心想要拒绝,但是却会自我攻击。在心理学上,其实这就是别人在强调自己的控制领域,想要超越你的心理界限的一种方式。所以,当我们遇到很多事情,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度,熊太行老师在《关系攻略》专栏写过一篇文章《你想在职场收获爱情和性,你是有多闲?》就明确告诉我们,职场上是要求的利益的平衡,即使再好的非正式交流,也只是润滑剂,如果本身动力不足,那么就不要想着润滑剂能有什么作用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的所有学习都应该是站在正确的价值观上面,技巧和实力结合,才能让我们走的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