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吗《给大人的成长书》给你加油助威

清朝皇帝道光尚未登基时,有了第一个孩子奕纬,但是道光无视儿子的存在。

因此奕纬养成了放荡不羁,顽劣调皮的性格。

奕纬长大成人后,因其他皇子相继去世,道光才想起这个儿子,指着他继承皇位。

于是让博学多才的师傅来教导奕纬,但事与愿违,二十多岁的奕纬很难教,他扬言做了皇帝后第一个就把师傅斩了。

道光知道后大为火光,狠狠的踹了一脚,造成奕纬脾脏破裂,抢救无效而亡。

道光不顾皇帝的体面,扑在奕纬的棺椁上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这则故事中道光是忏悔的,忏悔这二十年来对儿子不管不问,忏悔盛怒下的一脚造成与儿子阴阳相隔。

所以说,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孩子教育要趁早。

正如这本书《给大人的成长书》所讲,要想培养出自己希望中的孩子,就要身体力行,想要改变孩子,必先改变自己。

《给大人的成长书》是英国作家特雷弗.西尔维斯特所写,他是英国认知催眠疗法创始人。

他是一位拥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认知催眠治疗师,作为一名心理学专家,他将20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总结成这本书。

通过本书,作者教会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诸多挑战时拥有正确的态度。

这是一本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图书。

(1)家长们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可是到底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呢?

刘博士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重视孩子的品格培养。

孩子两岁时,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刘博士很着急,严肃地告诉孩子,大人和你说话必须回答。

刘博士一次次的批评教育,孩子反而与自己越来越生疏了。

刘博士很抓狂,自己想把最好的教给孩子,怎么会舍得其反呢。

两岁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认识世界的时期,你让他讲礼貌,他根本不懂。

大人强加于孩子的礼貌会打乱孩子的正常心理成长,使他情绪烦躁。

本书作者告诫家长们,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们根本不当回事,你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头脑里。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幻想把孩子培养的十全十美,也不要自怨自艾。

教育孩子不等于拔苗助长,作者提出一个顺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按照获得的信息,修正他们的行为。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找到适当的方法。

如果刘博士教育孩子时,不是粗暴的拿走玩具来指责孩子,而是对孩子说,当别人和你说话时,不回答是不礼貌的,你也不喜欢别人不回答你,是吧?

解释肯定是需要的,然后适当处罚。这样做会在他们尚未开发的大脑里留下印迹

研究表明,孩子们听到“那样不好,因为……”“我希望你像这样做,因为……”这样的词汇越多,在以后的表现会越好。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让他们从早期的机遇中吸取行为处事的经验教训。

(2)家长以身作则,用行动或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来奖励孩子,而不是用糖果或玩具。

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开始学走路时,免不了会摔一跤。

如果这时父母惊慌失措或者大惊小怪,不但不能光孩子安慰,还会把他吓着,除了皮肉之苦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孩子不愿再去蹒跚学步。

相反,如果家长是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自己站起来,相信孩子更快学会走路。

因此本书作者说:当你发现经历新事物时,孩子因认知缺失而不知所措时,他们的大脑会进入戒备状态。

这时家长就该准备好给他们提供指引,让孩子从中得出最佳成长结论。

欣赏很容易渗入期望中。把正面的理念和行为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

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吧。

如果一开始放养,等习惯养成后再回炉重造,为时已晚。

孩子教育要从小培养,切忌打骂,生气的时候打骂孩子很容易情绪失控,如同道光悔不当初。

本书的主旨是想把成长和戒备这两种态度确立为我们培养孩子的原则。

那么哪些做法会助孩子成长,哪些做法防止触发孩子们进入不必要的戒备状态?

翻开此书,作者把答案写在书中。

最后作者给父母的8句格言:

格言1.你要训练他们,不然他们就训练你。

格言2.他们还不是以后要成为的那个样子。

格言3.奖励并不总能激励他们。

格言4.少给他们一点并不是坏事。

格言5.生活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

格言7.培养内控型的孩子需要勇气。

格言8.不要寄希望于他人。

一句话概括,孩子从小不能娇生惯养,不能溺爱,犯错时适当的惩罚,给孩子树立道德伦理观念。

给孩子留点空间,让他自己解决困扰他的问题。

丘吉尔说,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困难,乐观者在每个困难中都看到机会。

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

作者告诫家长,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的思想里把希望与行动关联,与拥有关于失败的正确心态关联,那么他们就会永不放弃,对他们取得的成就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成为一个内控型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者,让他们阳光自信,更少受压力和沮丧的折磨,所以,教会十岁大的孩子进行乐观思考的技能,可以把青春期沮丧的发生率降低一半。

写在最后,《给大人的成长书》不仅是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工作总结,更是一种思想。

它改变你培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切实地提升你自己。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变成更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变成更好的父母

它改变了一个孩子,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家长,让孩子变得更阳光,让自己变得睿智,让世界更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