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冷了,今天也是国庆节之后还算暖和的一天。索性带两个孩子来白鹿仓逛逛。
有很多纪念馆、特色街、美食,最多的还是孩子可以玩的地方:碰碰车、旋转木马、空中飞机、冰雪海洋馆……
孩子玩的很尽兴,最后在民国街坐了火车。下车的时候看见一个卖冰激凌的,女儿眼睛直直地盯着,知道她想吃,但是感冒刚刚好。告诉她咳嗽刚好就不要吃冰激凌了,等天再暖和一些买给她吃,女儿也欣然同意了。
突然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子大声哭了起来,原来小朋友也想吃冰激凌。只听见妈妈大吼着说:“昨天才不拉肚子了,今天不能吃冰激凌,你哭也没有用”。
孩子继续嘶声力竭的哭,妈妈显然更生气了,继续义正言辞的拒绝,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小朋友撒泼打滚躺到地上更是哭的厉害。
我们赶路回家,哭声渐远,也不知道最后这位妈妈坚持了最初的决定,还是向孩子妥协了?
很多家长朋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哪怕家里的玩具车有一大箱,孩子看见商场的玩具依然要买买买,如果拒绝的话,孩子就开始了真正的表演——撒泼打滚倒地躺。
在家里我们尚且还能淡定地任他们去哭,但是在外面,往往会觉得尴尬丢面子。
那么,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家长应该深思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家长的纵容
尤其是孩子在三岁以下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给他们设置条条框框,等大一点能听懂了自然就能改掉这些坏毛病。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孩子你不教育,别人会替你教育”。家人觉得是小毛病,纵容孩子任性,那走出了家庭,谁会来替父母包容这些娇纵的坏习惯呢?
“隔代亲”以孩子为中心
中国家庭,大多数还是父母工作挣钱,老人发挥余热帮忙照顾孩子。都说老人要把当初对子女的严厉缺憾弥补到子女的孩子身上,导致孙子孙女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存在。
如果子女反驳这种教育方式,有的老人还会威胁“有本事你自己带”,大有撂挑子不干了的架势。这样也就导致孩子更加为所欲为。
经济条件好,孩子有求必应
相较于家长小时候来说,现在孩子的条件好了十倍百倍。家长很能理解那种想要又得不到的感觉,既然现在自己有能力了,那就全都满足孩子。
虽说父母辛苦奋斗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但也不能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就全部答应。看着弱小的孩子躺到地上叫不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又气又心疼,觉得束手无策。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对每个孩子来说,大人的认可就是爱,不认可就是恨。”
但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爱孩子也要给孩子制定规则,撒泼打滚不是破坏规则的理由。聪明的父母通常会做到这5点,撒泼打滚的坏习惯也就远离孩子而去了。
孩子慢慢长大,就应该做一些约定,提前制定规则
有一位家长的做法特别好,孩子两岁开始,就会告诉他每周可以自己选择买一个玩具或者绘本,并且约定在一个价格之内。
平时呢,父母也会在节日或者觉得有用的东西主动给孩子买。刚开始孩子看见喜欢的玩具也想要会闹,但是父母不妥协,慢慢的孩子也就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并且一直遵守这个规则。
有时候隔代教育无法避免,但是”隔代亲”也要注意分寸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的孩子都比较跋扈,尤其在外面欺负了别人,长辈不但不道歉还会护着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想要买什么玩具,都是大手一挥买买买,真可谓是掏心掏肺。
这个时候,就得要孩子的父母来劝说自己的父母了。爱孩子可以,但是不能溺爱。尤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听取正确的意见,不能觉得在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抓住可教时刻
现在的孩子都离不开网络电子设备,我们不提倡孩子看电视看电脑,但是有时候也可以适当的看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动画。
如果有孩子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撒泼打滚的话,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亦然。
**记录孩子当时的行为,回放给孩子自己看
**
有一次晚上八点了,女儿还要下楼找小朋友玩。告诉她时间太晚了马上要准备睡觉了,而且天黑了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怎么说都不听,只是一个劲的哭。
没办法,就告诉她自己哭,什么时候不哭了再来好好说话,并且偷偷的录了她哭的视频。等到她不哭了,让她看了自己的视频,自己嘴里说着“原来哭真的不能解决问题”,还说着“哭的真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一会说要这个一会说要那个,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新奇。父母就需要判别孩子的这种行为,到底是想要什么,并且渐渐的教会孩子能够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美国育儿专家卡帕卡说:家长越急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越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如同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想要做的事情父母极力反对的话,我们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反抗,可能明着来,可能偷摸的来。觉得父母既然不理解我们,那我们就自己做好了。在叛逆期的时候犹胜。
虽然孩子还小,可能还不能说出对我们反抗的话语,但是也会用行动来反抗我们,就像达不到目的时候,如同“戏精”附体撒泼打滚。
那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要做到不急躁、不打骂,但是也不能妥协,更不要在意外人的看法。帮助孩子在小的时候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总比以后解决更多的麻烦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