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大部分无法做到真正自律的人,有什么可以提高自己的日产效率呢?
有的,你做不到如何管理时间,但可以学习管理自己的精力。
一个人的精力体系由四部分组成: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体能。这是最基础的,也就像一座摩天大楼的地基承载力一样,建多少层的高度需要用多少材料,每一层的承载力的计算,还有抗震、防风性能等级等要素都要从最初的地基底座的设计起步。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底层的精力的确会影响上一层的精力分配。当你生病感冒发烧了,你的情绪,你的思考力都会有影响,效率自然也会降低。所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健身计划非常重要,保持体能的充足循环,才能产生足够多的精力。
情感。《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的表现形式往往体现在情绪的输出上,喜、怒、哀、乐、惊、恐 、爱、恨…所以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多注意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绪的变化,规划好自己的娱乐活动时间。
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与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抽个时间干脆什么都不干,就全身心投入玩,全身心彻底放松。到了工作学习时间再全情投入到忘我的精神状态。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的时间才是情感精力最旺盛的激发段,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思维。当你的身心都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运行时,你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就会增加,思路清晰流畅,不论是考试、写工作报告、写项目策划,写文章都会灵感很多,得心应手。脑力活动者的疲惫其实是思维疲倦,学习工作时间长了就会陷入思维的低电量运行中,效率下降,出错率也会增加。
当思维开始有些混乱了,这时候你需要站起来,伸个懒腰,停下手头的事情。去散散步,听听歌,看场电影,打场球,阅读会杂志,玩会游戏…(当然下班后可以着手去做)。思维疲惫,有时候越睡觉约会感觉到疲倦乏力,最有效的我个人觉得是选择个时间投入大自然的绿色氧吧,尽情呼吸一番,脑缺氧导致的思维疲倦会顿时减轻不少。
意志。强大的意志为背后必有坚定地、持续性地思考,而不是那种傻逼式的没有任何思考的蛮干。“愚公移山”式的坚持必然容易刷群体的眼泪,但这种坚持不懈有没有理性思考的成分,有没有去发掘更好更优方案的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要么就不做。
你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也就是大家都开始拼意志的时候,你能有那么1%的理性存量,就能成为全场的焦点和那个力挽狂澜者。比如在一场足球比赛的决赛中,双方球员都会竭尽全力地去踢球,在不断地抢球、传球、带球突破、射门、防守反击…一系列的活动中,双方球员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持续地消耗精力。
但实力基本不相上下的球队之间到了后半场快要结束时依然都进不了球,俩队球员的体能经过大量的消耗都到了差不多拼意志力的时候了,脚下跑动变慢,带球传球的出错率上升;这时谁能还保持有那么1%的理性思考的存量(体能精力的存量哪怕只有0.5%)在突破与防守球员之间的对决中,谁就有进球的希望。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做不到自律式的时间管理,那么就学会去管理自己的精力,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归纳出自己一天的精力最佳时间段。比如早上几点到几点,下午哪个时间段,晚上哪个时间段,分别是自己 精力最优(+++),精力良好(++),精力一般(+)。
这样就能更好地去分配自己在哪个精力阶段去适合做什么事情,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安排,相信,只有真正去践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也会变得越来越严于律己,也会向一个有自律既有趣又体面的人自我迭代。不至于会产生“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
文章最后引用一句股神沃伦·巴菲特说过的,最落地有力的话之一:
“If you let yourself be undisciplined on the small things, you will probably be undisciplined on the large things as well.”
「如果你在小事没办法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