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2017.11.5
毫无功利地做一些事
《思考快与慢》本周读完并整理完第三部分,这部分讲了很多由于联想、替代效应、眼见即为事实引起的思维谬误,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真是如此艰难,我们该不会是有个假脑袋吧!
本周的各种零碎思考
关于做自己
“做自己”这三个字天然的让人向往,有一种“高级感”。那么做自己到底是如何定义的?怎么样才能叫作“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结果。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高水准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自己是这个人与他经历的总和,经历的越多,自己就越清晰。
做自己有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系统,这套系统也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完善。每个抉择都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和自己的评价系统。当自我评价系统与社会评价系统冲突时,依然会遵照内心真实的意愿。
做自己是一种包容的状态。对内,越来越清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需求、优势和局限,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整合的、内控(不易被社会、他人评价带跑)的自己。对外,理解他人的局限,也欣赏他人的优势。
做自己需要自我负责。即:持续给自己创造选项,明智选择,并且为之负责,主动持续积累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让自己保有足够多的选项,在真正理解选项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并为之担负责任。做自己要有选择的能力。
做自己是个力气活。
关于安全感
我觉得所谓的安全感是一种在哪都可以生活的很好的能力,这个能力包含赚钱的能力,让自己内心平静的能力,感受生活的能力。在北京这一年多,我发现渐渐地具有了某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可以带去任何地方的:工作上的能力,与自己独处的能力,哪怕是厨艺。
今年秋天又做了去年一样的事,去逛清华、去东五大街,去看了那条一半秋天一半夏天的路。我觉得它可以作为秋天的固定环节和小小的仪式感了。
有时候工作卡住了,其实是自己的成长阶段卡住了
在运营这件事上卡住了,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局限在过去所做的事情里,总觉得有一层壳需要突破。可是怎么突破?是否有方法?我还在努力“破壳”中。有这个意识后希望自己能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而不是人上,努力突破自己的限制,至于有些人他有他自己的限制。
本周工作情况
关于势能增长会议中的第一个方案,给自己的表现打8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方案里有一直以来的调性,并且思路清晰。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不够满意,给自己不及格,一是因为我们组没有完成方案,二是还有一些自己想表达和坚持的没有表达。周末的方案,自己也不甚满意,总觉得缺乏新意,可是又想不出新意。
本周从下午2点开到凌晨1点的会上,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气质,也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
当下即道场,职场上要有职业素养,和不喜欢的人能共事是职业化的表现之一。
好好过周末
周末和朋友去了使馆区看银杏,三个人的衣服都有红色元素,和黄色的叶子在一起,就像是“西红柿炒蛋”的搭配。然后去三里屯的北27吃了兰州菜,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牛奶鸡蛋醪糟,好吃的臊子面,还有甜甜的灰豆子,清爽的甜醅子。从北27出来一转弯,看到乐纯搞活动可以领到红球,非常喜欢,拿到气球的时候开心的像个孩纸。一个红气球就可以让人开心很久~
周日睡到自然醒,中午做了一道新菜——白菜炖冻豆腐,口味清淡,最喜欢吸满汤汁的冻豆腐。中午小睡一会,完成方案。
晚上小记一篇,期待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