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自己的伙伴推到对立面去。
面对来自外界的否定,人的本能是“辩护”,辩护必然就要“选择性的挑选素材”,就是无视那些不合适的。
人还有个本能,就是捍卫自己已有的立场,如果他昨天支持过纽约扬基,那么大概率今天还是会支持扬基。这就是连续性。
你看,第一是辩护。由此产生一个立场。第二是捍卫,守护昨天的立场。这是人的自然反应,是正常情况。
不这样的才不正常。
你和伙伴激烈争吵,他就去了你的对面,产生一个“不情不愿”的立场,然后他就捍卫。由于防守与进攻可以转换,他也会攻击你的薄弱环节。然后,你也就产生了一个“更偏”的立场。
这就是对立了。如果对立的情况不严重,吃个饭就忘了。如果对立的严重,就会持续翻白眼。“针对人而不是针对事”,这样就越走越远。
其实很多时候,两人的最开始的分歧并不严重。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导致了最后的对立。
这怪可惜的啊。
有本书,《非暴力沟通》对这件事解释得很不错。我们在争论的时候,选择了错误的词汇和语气,我们跟着情绪自由发挥,终于走到了无法挽回的阶段。
然后呢?我们觉得自己没错,潇洒的拍拍手,“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更无知的说“夏虫不可语冰”。可谁是夏虫?
我们这一生,确实要离开大多数人,确实只能留极少的人在身边,但是不要让大脑的自动程序来做筛选。你的大脑根本靠不住。
方法,第一是换位思考,第二是控制情绪,第三是出离。不要在细节中陷得过深。陷得太深,容易争到芝麻,丢了西瓜。
话总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尤其是今天,各种短视频号都喜欢“斩钉截铁的下定义”,都没耐心听对方说完,一个比一个狠,谁不狠谁就输了。
面对不相干的人,这样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亲人,对曾经患难与共的好友,你侬我侬的爱人,这样却很坏。
先认识到自己有选择,是第一步。
第二步:站稳,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