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之17

新技术方便也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减少了休息时间。例如网上购物代替到超市购物。一个成年人每天会检查他的智能手机46次。

一个成年人想要适度的使用新技术也不太容易,更何况大脑还没有发育到抵抗让他分神的事物的能力。

刷新手机、短信等会受到多巴胺的冲击,尤其是碰到积极的刺激,冲击会更加猛烈。这种心理效应叫间歇性强化。例如训练狗时,不是每一次小狗听话都给他奖赏,而是不确定的情况下给它奖赏,这种预期会让它上瘾。人也是不确定某个操作是否会得到奖励,但你还是会不断去做,这种期望会驱动着你的行为。

让孩子们很难停下来查看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害怕错过。

屏幕前的时间和健康水平、心理问题,注意力问题成正相关。

多看一个小时屏幕,血压会升高,多一个小时阅读,血压会下降。这和影响孩子锻炼没关系,如果你一天有大量的时间坐在屏幕前,那么要增加大量运动。

屏幕上的暴力事件会让人不安。社交媒体依赖于花在社交网络上的点赞,关注的清单等等。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越多,你的幸福感就会越低。比如你发个朋友圈,第1天得了赞多,第2天再发得的赞少,你就会不安,是我发的不好吗等等。中毒的社交媒体用户自然会遇到焦虑、抑郁等问题。

电子游戏能让大约10%的人真正成瘾,比起网络社交,面对面的交流才增加亲密感和同理心。

孩子们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他的感受和表现都将得到提升,也会少用手机。所以要让孩子们多去旅行和徒步,你也可以帮忙规划一下。

家长不是告诫孩子该怎么用电子产品,而是表达对孩子能管好电子产品使用的信心,并尽到告知和建议的义务,这样能得到好效果。例考试前关掉手机,释放大脑,能考出更好的成绩。

电子产品究竟每天用多长时间?可以让孩子倒推,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作业时间等等,然后决定。

可以直接建议孩子不要错过和家人共处,阅读与朋友交往等等。

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三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孩子而言,心理健康不佳的可能性是别的孩子的两倍。

对于小孩子想用手机,可以提前告诉他,如果你在这个网络上碰到什么害怕的事情,希望你能告诉我。

要让孩子们学会提前做计划,并将目标可视化,反驳消极思想。孩子真正要想赢的时候,当然要学着如何去争取,但当他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时,往往更有效,他可能无法控制他人练习的努力程度和水平高低,但他可以控制自己的练习程度及超越自己。

容易有情绪的孩子,可以聊天中告诉他,他的杏仁核比较敏感,容易搜索到威胁,而有的人不是这样。

练习备选计划思维可以帮助你更好理解问题。能加强前额皮质调节杏仁核的能力。

当孩子总是做否定的时候,可以用你也经历过类型困难境遇的方式开展聊天。

语言是非常强大的。我想要,比我不得不更可取;我宁愿,比我不得不效果更好。

练习重构问题。比方孩子说好回电话却没有回,不要想的太糟糕。虽然有时候会发生糟糕的事情,但生活每天都假设发生灾难是没有意义的,而要选择最有帮助的观点。

让人感到失控的最常见的心理习惯之一就是灾难性解读。其实可以安慰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也不影响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可以教孩子学会区分这是个大问题还是个小问题?如果小问题,第1道防线用自我调整,比如深呼吸或采用备选计划思维让自己平静。问题太大可以寻求帮助。

运动有助于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对大脑和身体都有好处,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使人心智稳定、集中注意力,保持警觉和心态平和。还能为大脑提供更多的葡萄糖和氧气,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促进脑细胞的生长,也就是说运动帮助产生清晰思路,因为可以刺激和加强前额皮质的控制功能。如果学生在校大量锻炼,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比方每40分钟教学时间,就进行20分钟的户外游戏。所以建议学生要坚持跑步,培养某种锻炼习惯,强度为锻炼中能够说话,但没法唱歌的程度。

全世界最优秀的神经科学家之一,特别赞成能够用到智力和运动技能提升自己执行功能水平,例如武术,打鼓,攀岩,骑马等。

运动协调取决于小脑,而小脑在大脑的底部,如果你伤到了小脑,甚至站都站不稳。小脑也是自闭症的一个影响因素,最不具备遗传性。意味着经验而不是遗传,是其运作良好的关键所在。要拒绝让孩子加入那种要求他做这做那的组织,让他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