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对于《论语》子罕第九的28章的学习,刘畅老师解读的非常详细,她引用了很多名家的说法,可见老师下了很多的功夫准备这样一次课程,也可见老师的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释与义:忮,嫉妒;求,贪求;臧,善。忮是一个人并不因别人有自己没有而恨别人,求是一个人并不因别人有自己没有而羡慕他人。两章联系在一起理解:一个人穿着破烂衣裳,与穿着狐貉衣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能做到这样的人只有子路了。夫子引用《诗经》上的话说:"一个人不嫉妒、不贪求,怎么能说不善呢?"子路常常吟诵此诗。夫子又说:"这是为人之道啊,怎么就算是善了。"
扬与抑:如何理解夫子对子路的前扬后抑呢?子路虽出身贫寒,但做到了不忮不求,他没有贫贱之分,把人都一样的看待,对人不嫉妒、不贪求。这种气节非一般人所能拥有,所以夫子用了《诗经》中的话赞扬子路。听了夫子的赞叹后,子路就引以为豪。但夫子认为为人之道本来就应该不嫉妒、不贪求,所以夫子又会用抑的方式以此提醒子路不要得意、不要止步不前;一个人仅仅不嫉妒、不贪求是不够的,还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忮和求:忮与求是人的通病,也是两大危害。如历史上的李斯因嫉妒害死韩非;和珅因贪欲而遗臭千古。曾国藩先生的晚年在家书中更是提到了如何用"不忮不求"来修心。 他在《家书•谕纪泽、纪鸿》中提到:"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曾先生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 "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克服,只恨自己没能够扫除干净。所以曾先生也践行了这两个方面: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左宗棠,自己的生活也特别的简朴。
省与践:听刘畅老师的讲解之后,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如老师所说:看到别人超过自己时,我的内心时常会感到不舒服,不能够发自内心的送上一个赞叹;经常也会贪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不能做到"衣贵洁,不贵华"。我今后要做到能够真诚的去赞叹人家,不嫉妒;不贪求对物欲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心灵格局和境界。刘畅老师说的真好 :"自己要变成论语本身,一举一动,都散发出浓郁的馨香。" 在实践中体悟夫子思想的深邃,在践行中感受夫子对我们行为的指导。夫子对弟子教育中体现的温良是我特别应该效学的,他对于弟子的偏差,不是义正言辞的批评,而是真诚而委婉的提醒。想想我现在针对我的学生的偏差,经常会对学生疾言厉色的批评,真是惭愧。
所以,背诵学习《论语》,不是理论上的掌握,而是实践中的践行。"不忮不求,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