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沫乳花浮午盏:透过《知否》回望北宋茶事美学

近期,由正午阳光班底制作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在一片热议声中落下帷幕,《知否》的同名原著小说将故事设定在一个架空的历史朝代,而电视剧则将时代背景贴近了那个古朴雅致、细腻简约的北宋。剧中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等艺术形式,从大宅府邸到街头巷瓦,加上低饱和度的色调,高度还原了清淡雅致的北宋生活场景。其中,“茶”贯穿于整部剧的日常生活,点茶技艺一一回顾了宋人生活美学。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风儒雅,宋茶也讲究风雅。剧中,盛家姑娘们首先要学的,便是点茶。点茶是宋代的主要饮茶方式,点茶是将团茶碾研成末后,置于茶盏,然后持汤瓶注汤,以茶筅击拂搅拌而后饮用。点茶极重视茶汤的乳花泡沫,苏轼茶词中多有记载,如《西江月·茶词》“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十拍子·暮秋》“玉粉旋烹茶乳”,《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雪沫乳花浮午盏”等。以茶筅击打茶汤,使茶汤泛起泡沫,颜色逐渐从翠绿、奶绿到奶白,十分推崇茶汤的色泽和茶沫咬盏的持久性。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盛和文风兴盛,点茶在娱乐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为斗茶。斗茶名曰斗,实际上是一种评比茶的质量和点茶技艺的方式,并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俗。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生动描绘了当时斗茶的情景。

依据点茶技法的特点,斗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汤色和水痕。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如果茶末碾研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则茶沫可紧咬茶盏,久聚不散,形成咬盏最佳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能咬盏,则茶沫会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之处便会出现水痕,水痕出现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北宋盛极一时的斗茶之风体现了宋人饮茶的雅趣,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技,更是一种艺术追求。茶俗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也是精神活动的传承。物质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构成了北宋茶俗特质的两极。

因汤色的纯白和咬盏的持久是斗茶胜负的两大关键因素,则斗茶过程中使用的茶具便显得尤为重要。北宋斗茶所用茶具大多为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福建的“建盏”,表面涂有黑色釉质,黑色的釉面可以在斗茶时轻易观察茶面上白色茶沫的变化;底小口大、饱满规整的圆形设计为汤面茶沫的咬盏提供了便利,同时易于茶香的散发。

建窑的黑釉兔毫盏是最为流行的品种,内壁有兔毫般的花纹,与洁白的茶汤相映成趣,《知否》中时不时被各位娘子、姑娘、公子捧出来喝茶的便是黑釉兔毫盏。北宋尚雅,不得不提的另一款茶具就是青白瓷茶具,青白瓷茶具制作精良,釉色淡雅,主要包括托盏、斗笠碗、壶等,其中最为讲究的当属托盏,上面放置茶盏,下面为茶托,造型优美,且多有精美的刻花和印花纹饰。剧中盛家和顾家的茶席饭桌上亦时常出现,是日常饮茶的主要茶具之一。

北宋作为一个文人时代,浪漫平淡的心绪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精神特征,饮茶文化和饮茶艺术体现了传统的茶道精神和茶道精髓,加上佛、儒、道各种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得饮茶向清、纯、隐、匿方向发展。细碎到生活里的北宋诸项茶事背后不仅是宋人见心见性、修炼自身,更是整个社会审美观的缩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新手必看——建盏快速入门 “民艺坊”之前的文章,主要面向对建盏已经产生兴趣、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有盏友问道,跟完全不...
    民艺坊阅读 20,108评论 0 15
  • 汉学家对于宋朝的评价两极分化 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在关于理想世界乐此不彼的追问,更多的答案是宋朝。原因很简单,宋朝...
    茶美学阅读 1,835评论 0 19
  •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
    悬剑问茶阅读 2,438评论 0 2
  • 周计划按照月计划进行,财务已在第一周完成,本周继续增加。读书计划进行顺利。 本周运动锻炼比较好,看图。 下周计划:...
    财务部冷风阅读 180评论 0 0
  • 不去尝试一些事,永远不知道有多艰难,比较幸运的事家人和好朋友们的支持。自己最起码努力了。
    布丁_简阅读 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