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 四月二十一日黎明
丁丑科殿试
众考生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依次进入保和殿,屏气以待颁发策题,这一日试毕,终将决定众生命运。
康熙帝在《策问》中提出三大课题:靖边、吏治、河防,要求众考生“各抒己见,详而敷陈”。此题一出,众考生闻声而动。闭目沉吟者有之,提笔疾书者有之,抓耳挠腮者亦有之。殿试只制策一场,当日必须交卷,因而,众考生们无不力求完美。
在众考生或亟不可待,或镇定自若,或胸有成竹,或束手无策之时,只一位考生却是与众不同。此人虽满头大汗,却依然慢条斯理的研磨,不疾不徐的下笔,你说他急吧,就他这速度,实在是让人觉不出急来,可你说他不急吧,这满头大汗可不是骗人的,这就奇了怪了,你倒是急,你倒是快着点的啊,这一边着急一边还慢条斯理的,真是头一回见,颇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个参与监试的御史,莫不频频张望,其中一个,更是好奇的走近了仔细打量。
只见此人卷封上写着两个大字:李蟠。这李蟠虽已是四十出头的模样,却身高体壮,比旁的考生结实了许多,说他是个文考生,还不如说是个武考生来的更贴切些,长得倒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就是不知文采如何。
监试御史抻长了脖子,撇了眼考卷,看其字,其字方正、光园,确是下了苦功夫练过的,就是——写的太慢了,旁的考生都是奋笔疾书,这位——得,半天才写出一个字来,看的出就是单纯的慢,慢的监试御史直摇头。
但见纸上寥寥数字:帝王治理天下,必成天下之大功,必立天下之大法,必兴天下之大利……开宗明义,文笔犀利,看这开头,应是一篇佳作,监试御史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是不知会不会虎头蛇尾。
再一端详,监试御史吓一跳,好家伙,这位身后一个大包裹,鼓鼓囊囊的,什么玩意?监试御史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心里就更纳闷了,这么大一包裹,到底装的什么东西?侍卫们搜身的时候,怎么会允许他带进来的啊?监试御史回头,拿眼神询问其他的监试们,几个人眼神在空中一顿乱晃,得出结论——不知道!
太扯了吧,这是哪?这可是保和殿!众考生殿试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多这么大一包裹,还没人知道是什么玩意,这就不对了吧,万一要是有个图谋不轨的,多少脑袋也不够砍得啊!
看看周围考生们,笔墨纸砚,了不得再多加一个篮子,毕竟这殿试有可能要考一天,带点吃食还是允许的,不是没有家境殷实,带的精细的,可再精细,也最多是带着食盒,没听说还有哪个带这么大一包裹的,这是带着铺盖,要打地铺是怎么着?赖上了?百思不得其解的监试御史转身出去,准备找搜身的侍卫们问问清楚。
不问不知道,一问,负责搜身的侍卫大鼻涕泡差点没乐出来,挤眉弄眼的,冲着监试御史的耳朵好一通嘀咕。监试御史本是绷着脸,怒气冲冲来的,可听侍卫一说,头都快炸了,嘴角抽搐,要笑不笑的,那脸都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才合适。
据侍卫说,里头那货扛了一包馒头来殿试,真真正正的是一包馒头,一大包馒头——足足三十六个!谁信呐!要不是侍卫指天发誓,要不是周围几个侍卫的共同见证,都说是亲眼所见,而且是认真的,挨个扒拉着数的清清楚楚,经过再三的确认,绝对没错的,打死监试御史,他都不信,有人会带三十六个大馒头,来殿试!
可是现在,监试御史总算是一脸呆滞的信了,老天爷啊,活了这些年,今儿可算是长见识了,要不是殿前禁止大声喧哗,要不是得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位,能直接给笑趴下,赶紧回去看看,看看这货是怎么把这三十六个大馒头吃进去的。
监试御史憋得脸通红,抖着肩回了保和殿,把另几位给笑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听得原委后,这几位也自觉的调成振动模式,捂着嘴,无声的抖肩膀头子,看李蟠的眼神也变了味了。
好家伙,真能吃啊,这是来参加殿试还是来参加吃货大赛啊,三十六个馒头,一般人能活生生给撑死吧,不自觉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似无的绕着李蟠转悠,还有人时不时的瞟一眼天,心里合计,这天,啥时候才能晌午啊!
这头,几个监试御史都眼巴巴的瞅着,盼着,等着,那头,有碎嘴的小太监,就将这事儿,当了笑话传出来了,可巧被御前传事大太监张鸿绪给听着了,转眼的功夫,事情,就传到了康熙帝耳朵里。康熙帝只当是个笑话,听完呵呵一乐,也没往心上去,他此刻,心里盼着的,可是新科状元。
话说保和殿里,时至午时,众考生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快的,即将进入尾声了,慢的,也有开始渐入佳境,少说有小半篇幅了。大家都恨不能再多长一个脑袋,把这策题写的漂漂亮亮的,最好能让康熙帝一看,龙颜大悦,新科状元就到手了。
唯独这位李蟠,依然慢慢悠悠,一个字一个字的写着,可那速度,实在是慢的匪夷所思,居然连开篇都还没有写完,这差距,实在不是一般的悬殊,几个巡考无不惋惜的摇了摇头,看来,今天,这位怕是完不成了,可惜了这笔好字,可惜了这篇佳作……
正午已过,考生们有的已经交卷离开了保和殿,有的还在奋笔疾书,有的则开始进食,准备趁着吃饭的功夫,好好休整一下,顺便思索接下来要如何阐述自己的想法。
唯独李蟠,一手执笔,依然还是那么慢悠悠的写,另一只手,则抓着大馒头,一口一口的塞,那速度,可是比写字快!几个监考看着,都觉得噎得慌,好几个随着李蟠的吞咽,也跟着直抻脖子。
从日出到日暮,整整七、八个时辰,李蟠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边吃边写,硬是将三十六个馒头吃的一干二净,可文章——还是没写完,几个监考官吹胡子瞪眼的心里直犯嘀咕:你小子其实不是来殿试,真是来吃饭的吧?有吃馒头这速度,多长的文章也该写完了啊!
眼见着考生们一一交卷,保和殿内,就剩下李蟠一人,还在奋笔疾书——不,奋笔慢书!日落西山,监考实在是等不得了,虽有些惋惜,可殿试规定,一日之内定要交卷,不能为他一人坏了规矩。
李蟠见监考官要来收卷,不由得痛哭流涕,大声的哭诉着:“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这下,可让监考官们为了难,收?还是不收?几个考官看了看李蟠才写了一半的文章,才思敏捷,文采非凡,弃之可惜,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有意帮他一把,遂命人取了火烛,为其掌灯,言明今日子时之前,必须交卷,李蟠这才感激不尽的继续提笔慢书!
越是慢,天越是晚,偏偏破屋还逢连夜雨,李蟠这肚子也跟着饿了,李蟠本就是个饭量大的,如今又消耗了如此多的脑力,饿的就更是快了,早起带来的三十六个馒头,午时就进了肚子了,再多一口也没得,这可如何是好?
李蟠一边写,一边摸着肚子,饿啊!饿的实在是没着没落的,一抬头,看见盯着他的监考官了,李蟠嘿嘿一乐,厚着脸皮,跟监考官商量:大人,能不能打个商量,先赊几个馒头,垫垫肚子,不求吃饱了,但求不饿就成!
监考官这个气啊!这辈子估计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吃货,好嘛,你自己拿了三十六个馒头啊,吃的连渣渣都不剩,现在,厚着脸皮赖着不走要死扛到底不说,还更不要脸的要馒头吃,你真当这保和殿是你家后厨?
要说这李蟠也算是个有福气的,遇到好说话的了,气归气,还是无奈的让小太监去给他准备了馒头,让他不至于没写完直接饿死,终于,挑灯夜战的李蟠,不负众望,在最后一刻,将文章给写完了。交卷的那一瞬,李蟠和众监考们都大大的舒了一口气——亲娘啊,总算是写完了,这辈子也没这么累过!
至阅卷日,读卷官将选中的十本考卷进呈康熙帝,当康熙帝阅到李蟠的考卷时,只觉其字风格兼有赵孟頫的遒媚秀逸和董其昌的飘逸空灵,且通篇工笔小楷,全文三千余字无一差错,不由眼前一亮,再读下去,文笔流畅,气势磅礴,陈述治国之策条理清晰,不乏真知灼见,不由起了爱才之心。
再一看姓名:李蟠!康熙帝便问道:此子可是吃三十六个馒头那个?监考官慌忙将当日之事,如实禀报,康熙帝听完,乐了,点头称赞:难得,难得啊,是个难得的苦学之士!朱笔一挥,钦定御批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一职!
与他同榜的探花姜宸英当时还做诗一首调戏李蟠道:“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武侠江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