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师
01.
有一次,我在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位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饱受困扰的来访者。原来,这位来访者和他同寝室的一位室友特别合不来。
合不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他的室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的这位来访者总是会尽力帮助。但是当我的这位来访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方却总是摆出一脸嫌弃的表情。
“老师,当我解出一道物理难题,他问我方法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我的解题思路。但是当他解出难题的时候,我问他方法,他却会说,'我凭什么要告诉你?'”
“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一想到这些事情,我就感觉气得浑身发抖。”我的来访者越说越生气。
“看起来你的室友好像打破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互惠法则。因为你在不停的为对方付出,而对方却没有采取同样的方式回报你。既然这样,当对方继续向你提出请求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敢拒绝他呢?”我反问来访者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拒绝别人的话,总是很难说出口,我不想去得罪人。”来访者低下了头,轻声的说道。
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一点。这位来访者找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表现地过于客气和礼貌。“老师,抱歉耽误您这么长时间。”“老师,抱歉给您出了这么多难题。”“老师,希望我的问题不要影响到你的情绪。”
过度的客气和礼貌,其实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后来我就问这位来访者说:“你是不是特别害怕被别人讨厌?”
“当然!我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希望别人也能够按照我对他们的那种方式——友好的对待我,难道这个想法有错吗?”学生急切的反问道。
我回答学生说:“这个想法看起来没错。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很容易成为一个人精神痛苦的来源。我们可以努力的做到与人为善,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去强求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
“因为努力做到与人为善,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然而别人是否会喜欢你,则是你不能控制的。而过度的执着于去掌控别人对你的想法——希望某个人一定要按照你对他的方式友好的对待你,就很容易让你产生挫败感。”我继续向学生解释道。
听完我的话,学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02.
我曾经读过一本有关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书——《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有一个观点非常抓人眼球——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你特别害怕被别人讨厌的时候,你就会努力去迎合每一个人。在迎合别人的同时,你还会对别人产生更多的期待——例如,希望别人能够喜欢你。一旦别人没有喜欢你,或者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式去对待你,你就很容易在心理上遭受折磨,反复去思考如何才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心情郁郁寡欢。
而当你敢于承认、并且愿意接纳“无论你做了什么,有些人就是会不喜欢你、看你不爽、甚至还会讨厌你”这个事实的时候,尤其是当你不再强求对方一定要喜欢你的时候,你就会活得很洒脱,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曾经问我:你知道为什么老好人特别容易生病吗?
他的回答是:因为老好人最怕得罪人,害怕被别人讨厌,所以就会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显得特别的敏感。这样一来,他们在精神上始终得不到放松,有愤怒的情绪也不敢表达。由于心理上始终处于压力之下,身体也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03.
曾经的我,也是一个特别害怕被别人讨厌的人。在给学生上幸福课的时候,最让我难受的事情就是,有学生会在课堂上说话、玩手机或者是打瞌睡。这会让我感觉,学生讨厌上幸福课。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非常认真的听课,对课程的评价也很高。但始终有个别学生,无论我么多卖力的讲课,他们就是无动于衷。开始的时候,我感觉很泄气。心情很容易受到这小部分学生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上课的状态。
这让我隐隐约约的产生了一种习得性无助感:“我如此卖力的上课,为什么却得不到你们的认可?”
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做的一个恶梦就是:一个人在那里不停的卖力的讲课,但是学生却一个又一个的从教室里面走开。在梦中的我,感觉到非常的无助和绝望。
后来,我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同时特别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同样的,我也缺少能够承受被别人讨厌的勇气。即使是在课堂之外,处理其他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也很容易感觉心累,患得患失,活得一点都不洒脱。
有时候,我在网上发布新的文章之后,会害怕去看评论。因为我特别担心看到负面评价,担心自己写的文字被别人讨厌。
后来我慢慢发现,无论是么多牛的人,写得多么棒的文章,被某些人讨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反过来说,如果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没有任何人提出负面看法,那就只能说明这篇文章还不够火。
就像是我的新书开始在网上销售的时候,一开始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好评。我知道,那都是我的朋友或学生写得评价。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这说明书的销量还很一般,只卖给了很少一部分人。有趣的是,当我在网上看到第一条差评之后没多久,我的新书就开始加印了。
也就是说,活在这个世界上,被人讨厌几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被别人讨厌过,那么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活得太封闭,或者是生活圈子太小,根本就没有机会被别人讨厌。
04.
请不要误会我。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鼓励大家去做一个人让人讨厌的人。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们不要心怀“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幻想,因为这种过分的执着,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那么,如何才能鼓起“被人讨厌的勇气”呢?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课题分离”。
什么叫做“课题分离”呢?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讲的:你可以将马牵到水旁,但是你不能强迫马一定要喝水。
在这则谚语当中,将马牵到水旁,是你的课题。而马是否要饮水,则是马的课题。而“课题分离”的意思就是,我们只能保证完成的自己的课题——把马牵到水旁。而马是否愿意饮水——那是马的课题,我们不应该去干涉,也不应当去奢求马一定要饮水。
回到开头的那个案例当中,我的那位来访者对他的室友有着深深的怨念:“为什么我对室友这么好,室友却这么讨厌我,对我如此冷酷无情?”
我应该告诉来访者的是,“你非常友好的对待室友,这说明你已经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课题。而对方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你,那不是你的课题,而是对方的课题。很明显,对方没有很好的完成他自己的课题,这不是你的错误。所以,请不要用对方的粗俗无礼,来惩罚可怜的自己。”
再举一个例子。住在我家楼道里的一个邻居,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他以前见到我都很热情。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我仔细回想了和对方交往的所有细节,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
开始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受影响。我也曾尝试和对方好好聊聊,但是对方的脸上都是厌烦的神情,不想和我好好聊下去。莫名奇妙的就被别人讨厌,这件事一度让我郁闷了很长的时间。
后来,我忽然想到了“课题分离”这个概念。既然在整个事件当中,我什么都没有做错,那我何必要为这件事情闷闷不乐,拿别人的情绪反应来惩罚自己?没有处理好情绪的是对方,这是他的课题,不是我的课题。而我能做的,就是确保把自己的课题给完成好。
想到这,我的心情舒畅了很多。自从我理解了“课题分离”这个理念之后,我觉得自己身上增加了很多“不害怕被别人讨厌”的勇气,精神上也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