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宽地,一个想陪你娃慢慢变强的教师。
上海教育新政代表一个趋势,必然会在全国大城市推广。
大家知道我是做教育的,现在主要做智慧课堂。
这个新政对智慧课堂相当于天上撒钱。宽地一个是搞不完的,如果您有意想一起来捡钱,热烈欢迎啊。
1
先上结论:智慧课堂市场会大火。
智慧课堂大火的底层原因是人口。
目前的社会中坚力量是70-90年代的父母们。这一代对比上一代50-60的父母们最大的特点是啥?
是有钱。
对,这一代父母们是改革开放后受益最大的一代。他们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快速增加,有了相当的购买力。现在他们孩子上中小学了,你猜他们会怎么样?
当然是拼命花钱给孩子了。为了自己阶层不掉落,一千万几百万几十万的学区房眼睛都不眨就干。
君不见北京中产一年十万投入补习班是开始,一年花个二十多是心安,一年三十万才算鸡娃入门。
其他大城市呢?据我所知,给孩子花补习班的钱一般要占到城市中产三分之一左右的收入。
这还是课外,智慧课堂可是课内,您说家长给孩子三年花个6000元来让孩子上课体验更好一些,贵吗?
就这一代父母的教育升级需求,足够支持智慧课堂二十年黄金时代了。
2
智慧课堂大火的直接原因是政策。
朋友们一般不关注教育部文件的。而我却不得不一直关注。
自从2017年开始,顶层就搞了一整套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设计。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顶层烧了大量的钱给学校上宽带,上电脑,上服务器等等硬件。
到了2019年,全国乡村一级的学校都基本上入网完毕,电脑等等硬件也配套上了。
所以在教育部的文件里面就开始大量提智慧校园,大数据治理,信息化素养提升等等词。
为了啥?
很简单,为了教育均衡。前面的文章里面我已经说过,我们的国家如果想成功产业升级,就需要大量烧人才。
而人才的涌现,目前人类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认为,完全没有规律,基本上是随机数。
所以我们的最佳策略就是扩规模而不是专质量。
一个北京清华附小一年的经费十几亿,一个广西山区小学一年经费十来万,最后对社会的人才贡献差不多。你是顶层你会怎么办?
当然是削峰填谷,教育均衡。
所以现在教育部大力提出了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核心就一句话——让普通学校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而智慧课堂呢?说白了就是给学生一个可以看录播和直播课的移动端。您说是大屏幕上看课好,还是自己拿个平板看好呢?
那么只要不是揭不开锅的地方,肯定会选平板。
3
看完上面的文字,您应该明白学区房和智慧课堂最底层的逻辑都是对爬阶和保住阶层的渴望。
但是学区房我是不敢投资的。
因为学区房的政策风险太高,今天这套是牛校的学票,明天就变成了牛校摇号的票,未来呢?
如果国家要大力搞均衡,您猜一猜牛校还能扛多久?
教委有108样工具可以让学区灰飞烟灭。
均衡目前有大义的名分,学区房有吗?
孔子告诉我们,做事情先正名,为什么?
因为有了名,政策成本才低。
这次大大在任代慧上的话,难道不是一个表态吗?
虽然,学区肯定还会继续存在。但是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存在。
天上下刀子,我劝您先别接。
而智慧课堂,目前是有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均衡的大义做后台的。您要不要来看看?
4
面对招生统一分配的情况,牛校会自甘衰落吗?
不会。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普校生源那里想办法。提前发现,提前锁定。
普校更是要力保名校校额到校指标不落空。当然也会提前发现,提前锁定,提前培养。否则指标轮空,很难看的。
这两个方面来看,尤其是普校,有很大的需求来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尽快识别出种子选手。但是目前教育部不让搞实验班,火箭班了。
怎么办?
毕竟平时成绩似乎还好的孩子,中考拉稀的太多了。
识别出来后,多上几次自习,周末多来学校几次,或者平时多完成一些特殊作业,大家也不能说啥。
这些事情,依靠传统课堂也能做,但是效率会低很多。而这却正是智慧课堂分内的事情。
如果此时再有牛校来和您结对子帮扶,普校校长当然乐意之至。平时牛校老师和普校老师一起网上备课,一起组织考试讲评啥的,很均衡啊。
牛校当然可以了解一下普校校内几个优秀孩子的情况,做个性化辅导。
5
一切政治背后都是经济,一切经济背后都是技术,一切技术背后都是人性。
如果您也是做教育的,我希望有机会和您合作。
如果您对智慧课堂有兴趣,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您有孩子,我希望能够陪孩子慢慢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