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的简·奥斯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被历代作家、学者争相推崇,更称其作品可以与莎翁的作品相媲美。几乎所有的推荐书单都会将奥斯丁的书列入其中,尤其是那部广为人知的《傲慢与偏见》,也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经典名著之一,便足可见其价值与影响。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从她的小说中不难发现她对爱情的美好刻画与执着追求。在奥斯丁的六部作品(所有作品)中,每部小说都无一例外地以喜剧结尾,她给每个人物的都是最好的结局,不论是好是坏,歌颂了爱情的同时也对当时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幽默的讽刺。
在奥斯丁的作品中,爱情无疑是永恒的主题,而爱情与金钱所产生的矛盾更是其中最大的冲突。大概是因为奥斯丁的生活环境所致,在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大都生于封建的乡村之中,或是乡绅之女或是贫苦人家的子女。而男主角则都是城中的公爵之子或是富豪之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借此来讽刺人们的唯利是图、爱慕虚荣。奥斯丁尤其喜爱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昧无知、自私自利和狂妄自大等许多特点。总而言之,奥斯丁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种种小事和人物的言谈举止构成了一部部作品,也构成了属于简·奥斯丁的独特风格。
其中,属《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最具代表性,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两部。
一说到简·奥斯丁,你肯定会想到的一定是《傲慢与偏见》,这并不奇怪。但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书单中都会推荐这本书,那么你可要好好读上一读,仔仔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字里行间的意义,这之后,或许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它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首先是小说的情节,乡绅之女伊丽莎白与有钱有势的公子达西之间的情感纠葛。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傲慢举止产生偏见开始,然后产生误解到最后误会解开,互生爱意结束。表面看起来是很简单的情节,但由于其他各种人物的介入,像是住在班内特一家旁边新搬来的有钱单身汉宾利先生,其优雅的举止又与他的朋友达西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更大大增加了伊丽莎白的不满,以致于冲突产生并愈演愈烈,但到后来的一个契机使得二人冰释前嫌并终成眷属。
除此之外,简·奥斯丁的作品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对白,通过人物对白表现人物的性格、内心、情绪等一系列会影响作品情节的内容,并由人物对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喜剧特色的场景,然后人物话锋一转,变为幽默的讽刺和批判。在某种程度上,这使整个作品读起来更为流畅,更有画面感,也更能令读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各个细节表现出说话人的情绪与内心活动,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奥斯丁的作品中并没有很多对风景的描写,也没有很多说理性语段的存在,大都是由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从奥斯丁的小说中读到什么说教性的语段,那可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只要你仔细读过作品,你就会明白“哦,原来是这样啊”。可以说,简·奥斯丁的作品本身就是她的意义和价值,它存在于字里行间。
另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可以说它单单是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法国有句谚语叫做“情感有着理性无法理解的理由”,奥斯丁的这部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当理智与情感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如果你想要理解这一点,你要做的是去通读全文,而不是仅仅只读段落,因为它的字里行间隐藏了太多值得推敲的东西。
如果让我来总结奥斯丁的作品的话,我会说:她的作品总是以悲剧开始,以闹剧作为中场,却以喜剧来结尾。她的作品更像是一幕幕喜剧而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所以,称她是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奥斯丁的小说总以喜剧结局,其实这点最初是令我颇感疑惑的,但在深入了解她之后便不难理解了。
读过她的作品后,我去看了那部以她的一生为主题拍摄的电影——《成为简·奥斯丁》、看到了年轻的奥斯丁小姐是如何与一位年轻的律师勒弗罗伊坠入爱河却最终因为家庭、利益、地位、金钱等关系的影响而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悲剧爱情,以及奥斯丁在这段感情中的成长。影片最终给了奥斯丁一个较为美好的结局,当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勒弗罗伊带着女儿“简”(他给女儿起了与奥斯丁一样的名字)重新与已成知名作家的奥斯丁相遇时,奥斯丁破例为“简”读了自己的作品。这一情节也呼应了影片开头,与勒弗罗伊初到奥斯丁家里时,奥斯丁读信的情景相呼应。而那时不屑的勒弗罗伊与最后深情注视奥斯丁的勒弗罗伊形成了对比。
奥斯丁的爱情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傲慢与偏见》,只不过她的结局并不圆满。所以,大概她的作品也是体现了奥斯丁自己对爱情的一种执念吧。而她作品中的一句话也十分坚定的表达了自己那稍微有些浪漫的爱情观,她说——
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的话,那么贫穷本身就是财富。
她是永远的简·奥斯丁。
在她的故事中,爱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