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先写风景好呢?还是先写事情好呢?或者如同标准的作文,先写一段流畅的排比句好呢?我的答案是都行。只要你能写出自己的心意,就是一篇好文章。
“文以载道”,韩愈如是说。这位推崇文章复古,承续孔孟道统的诗人,把文章看作一件宣扬和解说儒家奥义的大事情。不动笔则已,动笔则要全神贯注,挥动如椽巨笔,“为往圣继绝学”。当然,韩愈批评的主要是那些舞文弄墨的人。这些个文人,整天不办正事,要么写一些艳词小曲儿勾引窑姐儿,要么一味地突出生僻古怪博取士林的名声。现在,我们都可以写文章了。我以为“文以载道”并不过时。我们载不了大道,可以载小道。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份感悟,每个收获,都可以“属文以记之”。
了解《诗经》的人都知道“赋比兴”的说法。赋就是平铺直叙,比就是打比方,兴根据朱熹的注释可以解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就文章开头而言,诗经最常见的就是用风景开头。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肃肃兔罝,啄之丁丁”等。这类与所要描写的主角有某种关系的或景色或某物,叫做比兴。这也一种是我们应当借鉴学习的写作手法。想想,当你说出去,我这篇文章用的可是两千多年前的写作手法,那得多骄傲。
文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也更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比如常规下欣赏一个人,总是从头面开始的。美人当然是美在面容。红楼里写到探春,用了“俊眉修眼”一词,一听便知这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对一个人而言,高颜值意味着起步高,对一篇文章而言,好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而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取决于你的最强烈的愿望。我自己曾思索过这个问题。比如“自证清白法”,假设你被冤枉了,你该怎么还自己一个清白;“辩论法”,假设有个人说的道理你完全听不下去,该怎么驳倒他;“吵架法”,大蛇要打在七寸,骂人要骂到痛脚,用带有激烈情绪的语言,犀利地输出一波再一波。
写文章更像登山看风景,字字托起一条心路历程。走走停停,在喜爱处多着墨,就如在心仪的风景前小憩一会儿。不必抬头看太阳是否偏西,只管由着心情,享受一番。这就是散文。只要你保持喜悦的心情不消散,文章的神意就不会消散。这像不像打醉拳,看似酩酊大醉,落拳处自有章法。及至行笔到云深处,险峰凸立,还怕自己的观点不能表达吗?层层铺垫,到山巅直抒胸臆,如同虎啸龙吟。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含蓄的人,文章写到深处,也不难塑造出一种“风高猿悲”的哀婉境界。
如果每个人写文章都说真话,发出真正的声音,那才是百花齐放的盛景。而不是磨磨唧唧,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讲一些人云亦云的白话,读者看完,好像懂了,又好像做了一个相似的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写下这篇文章,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