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出现“提前完成待办事项”的状态。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last minute小姐。不管大考小考,都会慢慢悠悠等到开考前5分钟才进场;不管是见老板还是约朋友都是卡着点出现;要交的东西不管是作业还是工作文件,也都是算好时间,一定要赖到最后一天才上交。这种习惯,除了本身性格就是不温不火慢吞吞之外,行动力不强和爱拖延也是原因之一。
自从使用了执行意图法,感觉行动力成倍增强。以前一直拖着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的事,会立即开始着手进行。于是,本周出现了百年难遇的很多事情都提前完成,甚至提前很久就完成的状态。
另外,持续冥想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冥想是一种专注力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让充斥纷繁信息一刻不停的大脑安静下来。无谓的思考停止了,内在能量的损耗就会减少,行动力就会增强。以前断断续续练习时,如果中间空一段日子没有练,会明显感觉到行动力减弱了,生活又恢复到以往拖延、烦躁和手忙脚乱的状态。虽然是个反面案例,但很好地说明了如果持续练习,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
2、忙碌,但带着充满爱意的觉知。
本周非常忙碌。特别是周三,不上课的时间基本都在一溜小跑的状态。然而,因为带着觉知,虽然忙,也知道为什么忙。对于这种自主选择的忙,忙的时候也时刻有一小部分注意力分配在觉察自己的状态上。故而,虽然状态是忙碌的,但心情始终是愉快的。
感觉自己对人对事,特别是对自己更接纳、更包容了。情绪也更稳定。对内少了很多评判,因而越来越爱自己。这种不评判不是头脑层面的,我知道要不评判,而是真正从心里接受了、认可了,由内而外地喜欢自己。越来越爱自己,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3、每日归零。
周三忘带新手机回家,旧手机又容量不够,想做灵犀而不得。于是,好不容易攒了26天的冥想练习,第n+1次被清零。都说这是个有个性的app了,但是“不是忘记练习而是没有手机无法练习”这种失误,还是让人小郁闷了一下。
助教老师安慰说:
不执着。
翻开新一页,多好。
每次都归零,或许更好。
想想也是呢。如果每天都能用清零的心态来度过,每日归零,又重新开始,过往的任何经历也就无法成为当下的障碍。想起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我不在乎任何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曾读到他的传记中也说,每晚入睡前,克氏会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从记忆中粉碎,以准备好开始第二天的生活。“粉碎记忆”这种说法实在少见,故而印象深刻。这不就是每日归零,又重新开始的意思吗?
4、回顾的作用与意义。
每周回顾进行到第四周。虽然并没有像“时间记录”那样逐条记录每件事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但逐渐发现自己的日常安排规律。这里的“发现”是指,带着意识去注意到。
比如我周一周三早晚都要上课,周二会准备接下来一周的课程,周四上午又上课,所以一般前半周会比较忙,四五相对轻松,而周末白天基本全是孩子的。这样在插入其他安排的时候,通常会优先安排后半周,公号发文也基本集中在后半周。
这些每天或每周都在做的事,以前没有刻意地去观察。现在因为要回顾,就像把以前无意识混混沌沌度过的每一天都按下一个倒带键,要刻意地去想这一周有些什么值得记录的人事物和感受,这样就把意识带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换句话说,以前是无意识地被时间推着走,现在是有意识地顺着时间的河流走。我知道我在活,我知道我怎样活,我知道我想活成怎样并为之而努力。这就是回顾于我的意义。
(2017.03.05 by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