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说到了,婚姻是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体,找到一个人搀扶前行治愈人生孤独。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恋爱跟结婚是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说:恋爱是理想,婚姻是现实。恋爱是心动浪漫,婚姻是柴米油盐。在爱情中,任何大事都可能被荷尔蒙软化,而在婚姻中,任何小事都可能被厌倦硬化。
很多情侣相爱多年无法走入婚姻,或者走入婚姻后不欢而散。那么恋爱和结婚是不是一回事?怎样的恋人可以步入婚姻?
虽然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恋爱和结婚放在了一起,但是——恋爱和结婚不是一回事。
婚姻要以爱为基础,但是只有爱还不够。
我还是旗帜鲜明地认为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结婚前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能够维持两个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相互陪伴搀扶?
爱情?责任?孩子?习惯?
爱是基础(即使会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消耗掉),然后是习惯,习惯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婚姻的稳定,但缺乏爱的习惯会把婚姻变成一个躯壳,缺乏爱的责任感也会让人感到疲惫。
很多人说,爱不爱什么的不重要,凑合着能过个日子就行。
(画外音)我这珍贵的一生,凭什么要跟一个不爱的人凑合?
婚姻还真的是不能凑合。在这里聊一个扎心的问题,男人在什么年纪出轨率最高?(不是说女人不出轨,只是没看到过相关的数据)
答案是35-40岁。
30岁的时候身边的人陆续结婚了,很多人开始有紧迫感,找个门当户对的人一起过日子,说不上是爱不爱,差不多就行,于是结婚生子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40岁,人到中年,开始对家庭生活疲惫了,背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中年将至青春不再心理上的转变,开始怀念年轻时候,于是又开始喜欢二十岁小姑娘身上那种青春感。这样的场景多常见。
所以一个凑合的婚姻表面的稳定下面是什么呢?(不是说不凑合的婚姻不会出问题,概率问题)
还有一种凑合的婚姻是靠孩子来维持,有了孩子之后,孩子成为生活的全部中心,两个人的感情怎么样不重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终其一生的,每个人的恋爱和婚姻模式都多多少少会以自己父母的婚姻为模板,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成长过程里爱的教育,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智模式比物质条件更重要。一个靠孩子维持的婚姻,孩子得多不幸运啊。
另一个问题是,在你的一生里,陪伴你时间最长的是自己(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了自己这个存在),然后是另一半,那个陪你走完余生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只能陪你走一段,他们让你的人生更加完整,他们教会你很多东西,而你只能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所以,靠孩子维持的婚姻等到孩子长大离开了呢?
婚姻有风险,凑合需谨慎。
理想主义价值观宣扬完毕,那下面说说为什么婚姻只有爱还不够,除了爱还需要什么?
我想最关键的是: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默契和能力。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都是第一次结婚,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人生路上需要面对什么问题,唯一确定的是肯定会面对问题。对方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你可以接受的,两个人能够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才是能够一起走下去的关键。
举个现实一点的例子,如果回谁家过年这种小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是不要结婚了吧。多少婚姻是一个人在沉默,一个人在抱怨而无法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恋爱里那些逃避解决问题的人大概率在婚后也不靠谱)
除了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的默契,两个人结为人生合伙人还需要共同的愿景、承诺、包容、必要的物质条件等等,不展开说了。所以,由恋爱步入婚姻,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是Mr/Miss. Right,还是Mr/Miss. Right now,能不能一起面对未来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爱是我们生命的修行。祝你经历过,也幸福着。
最后,以弗洛姆的一段话作结。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