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题:“中年级依托古诗改写 提高写作能力”
研究课例:改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研究团队:高永华(主持人)
岳琦(授课人)
王瑞娟 徐亚红 孟宪华 刘培娟 冯晓蕾 张小平 杨慧霞
指导专家:张红琴
一、研究主题的提出
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读背的基础上,将古诗词教学和学生语言、习作指导相结合的训练还存在以下问题:1.改写的内容脱离诗词,改得面目全非。2.学生纯粹地、机械地翻译诗句。3.不能使改写成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为具体、生动。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联想和想象,最大限度地保持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还又融合进小作者个体的感受和情感,融合现代语言的优美意蕴,使古诗词改写成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情感更饱满,更为具体、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掌握准确的、可操作的方法呢?这是本次课例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过程
(一)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第一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阅读《静夜思》改写文,领悟古诗改写的技巧,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为小故事。
回顾导入:
1.出示《静夜思》图片及写作背景。
2.全诗仅短短四句,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思乡
3.那我们读这首诗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和语调去读。板书:孤单悲伤
板块一:学习例文 明确写法
一、自主阅读,学习例文
1.出示改写文
1.学生交流思考
2.学生读句子,教师白板画
3.学生说好处,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把握原诗要准确
想象补白要合理
景物描写要修辞
人物刻画要细致
写作背景要补充
重点指导:同样是风和叶子,作者为什么偏偏描写为“秋风”和“落叶”?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
板块二:合作构思 学以致用
一、把握《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重点
1.出示写作背景
2.填表格,抓时间、人物、地点、中心思想
二、小组合作构思想象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想象一:阳春三月的时节,还会有哪些景物?你想用哪些修辞使景物描写的生动。
想象二:黄鹤楼上,二人互诉离别之情,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想象三: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上了船,小船新渐地远去了,开船的时间到了,诗人孟浩然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李白伫立江边又会想些什么?
三、小组长展示改写成果
第一次课堂观察
第一次团队研讨
孟宪华:本节课岳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明确,利用板块式教学思路明晰。课堂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通过想象去体味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对《静夜思》例文的学习和教师的相机引导总结,改写古诗的要领,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小组学习中体现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学生对《静夜思》例文的学习,只是整体感知了改写后的文章大概内容,对于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的改写“五大要素”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
徐亚红:岳琦老师的课堂构思很好,让学生以《静夜思》的改写文为例学习改写古诗文,但是教给学生改写古诗文方法的过程,层次不清晰,乱,让学生看短文自己找其中的方法,只有个别学生找到并有发现,这个环节耗时太长,并且效果不明显,“学以知用”这一环节更是草率,小组合作交流时间短,走形式,效果并不好,而且导致本节课堂拖延了时间,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高永华:整节课张弛有度,重点突出,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履行新课标要求,读写结合,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出示《静夜思》例文,降低了古诗改写的难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遗憾的是学习例文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导致学习难度太大。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操作不当,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
刘培娟: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费时较多,教师提问琐碎,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不足,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破坏了古诗美的意境。
执教教师第一次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是:阅读《静夜思》改写文,领悟古诗改写的技巧,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为小故事。
针对我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本课我设计了三大学习板块。第一个板块:阅读例文,明确写法第二个板块:学以致用合作构思
课堂观察:
这节课最大亮点我想是第一个板块。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而改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跳跃、表达含蓄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把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本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的模式阅读例文《静夜思》,与原诗和译文做比较,而感知古诗改写的“五大要素”,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发掘了学生潜能,让他们获得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有了方法的依托,明确了改写文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学生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不足之处:
尽管这一环节设计理念是正确的,第一个板块学习例文我给予了学生绝对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去感知改写文的“五大要素”,而导致这一板块的教学占用时间太多,后面第二个练习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间不够。 回顾本节课,第一个板块学习感知“五大改写要素”的时间之所以太长,是因为学生在同一个改写要点上重复的发现和回答。例如,我出示了改写文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改写文比原诗,比译文多了哪些内容?但是,6个不同的学生相继在“景物描写要修辞”这同一个改写要素中作发言,而导致其他学生有些被带偏,而自动忽略了改写文中其他的改写要点。
我想,要在一篇改写文里同时发现找到5个不同的改写要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更有条理,更清晰地发现知识点?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归纳古诗改写的五大要素?下节课我会对教学策列再做调整,使课堂更省时更高效。
(二)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第二次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学习目标:阅读《静夜思》改写文,领悟古诗改写的技巧,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为小故事。
回顾导入:
1.出示《静夜思》图片及写作背景。
2.全诗仅短短四句,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思乡
3、那我们读这首诗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和语调去读。板书 :孤单 悲伤
板块一:对比例文,明确写法
第一次对比阅读
这个小故事没有纯粹地翻译诗句,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文中哪些想象的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细细的想一想,补充的这些想象有什么好处?
1.出示改写文(一)
2.学生思考发言
3.教师引导总结
同样是风和叶子,作者为什么偏偏描写为“秋风”和“落叶”?为什么不这样描写?一是因为是秋天,二是因为更能写出作者孤独悲伤的心情,与原诗的意境相符合。
小结:想象补白要合理
三、第二次对比阅读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第二次的改写文,请同学们,仔细品新增的红色语句,你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出示改写文㈡
1.学生思考发言
2.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景物描写要修辞
第三次对比阅读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第三次的改写文,这次新增的红色语句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出示改写文㈢
1.学生思考发言
2.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人物刻画要细致
四、第四次对比阅读
同学们,最后我们来看终极版的改写文,我们发现故事又增添了一个开头,快速浏览一下,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一段内容是什么呢?
1.出示改写文㈣
2.学生思考发言
3.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背景资料要补充
板块二:合作构思 学以致用
一、把握《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重点
1.出示写作背景
2.填表格,抓时间、人物、地点、中心思想
二、小组合作构思想象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想象一:阳春三月的时节,还会有哪些景物?你想用哪些修辞使景物描写的生动。
想象二:黄鹤楼上,二人互诉离别之情,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想象三: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上了船,小船新渐地远去了,开船的时间到了,诗人孟浩然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李白伫立江边又会想些什么?
三、小组长展示改写成果
第二次课堂观察
第二次团队研讨
刘培娟:这节课结束后,我许久还忍俊不禁,沉醉在学生那幅紧张激烈的辩论中,他们一个个瞪着眼睛,扯着脖子拼命地喊着,仿佛谁的声音大谁就是对的,而且那股非要辩出个子丑寅卯的认真样真是太可爱了。现在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讨论、辩论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教师常常绞尽脑汁,岳老师这节课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发言,讨论不过两三分钟就草草收场。其实,讨论的组织、策略都不可少,但是我觉得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兴趣盎然,真正有问可讨、有疑可论,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还在外显的形式上做文章时,其实应该首先在内容下更大的功夫,并在真正必要的地方组织讨论,不要无病呻吟的去让讨论成为现代课堂的点缀。
高永华:我认为还应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再做努力:1.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2.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探究任务一出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3.配合不用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构成真正的合作学习。
孟宪华:通过对上一次课堂教学的分析总结、查找不足,岳老师在第二次课堂教学展示上有了明显的改进,这节课岳老师采用了对比阅读,让学生在四次对比阅读中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把古诗改成一个具体、细致的小故事,这种有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但我觉得课堂上略显不足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上语句的表达不够恰当。
王瑞娟:依据第一次上课情况,岳老师第二次上可进行整改。整改后发现,压缩了前边例文的学习时间后,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后,有了充分的展示时间。但是,对于改写的技巧方面,岳老师要求过高。我觉得只要在不违背古诗意境的情况下,学生的改写做到文从句顺即可,至于写作技巧,学生用上一处就要表扬,激励学生改写的兴趣。
徐亚红:岳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例文时,就采用了“阶梯式”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明白:改写古诗文应注意的五要素,效果很好。但是后面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改写古诗,她分工不明确,仅仅找了几个小组代表站起来读改写文,也没有对短文进行点评,就草草结束。本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却没有突出重点。
执教教师第二次教学反思
针对上节课第一板块学习例文《静夜思》感知“五大改写要素”的时间之所以太长,而导致后面第二个练习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间不够这一问题,我调整了教学策列。第一个板块教学我大胆地把1篇改写文,分别根据5个不同的改写要素拆分为,含有不同改写要素的多篇改写文,分别将景物修辞、人物细节、背景的补充等梳理开来。在一次次的比较中,学生发现改写要素的的逐渐递增,使改写文内容越来越丰富,语句越来越生动,情感越来越饱满。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文字资料更有层次,更有对比的的呈现,使学生觉得更觉清晰,更容易思考和归纳,从而使这一环节时而高效,为后面的练习改写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不足之处:第二个板块小组合作构思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组合作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原本是遵从了“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那么我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这节课中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显然因为我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忽视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我想,我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如何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这是问题一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反思的问题。
(三)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第三次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改写
学习目标:阅读《静夜思》改写文,领悟古诗改写的技巧,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为小故事。
回顾导入,把握原诗内容:
1.出示《静夜思》图片及写作背景。
2.全诗仅短短四句,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思乡
3.那我们读这首诗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和语调去读。板书:孤单悲伤
板块一:对比阅读例文,明确写法
一、对比阅读(四次)
这个小故事没有纯粹地翻译诗句,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文中哪些想象的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细细的想一想,补充的这些想象有什么好处?(师依次出示改写文,引导学生发现改写古诗的方法)
板块二:学以致用 合作构思
同学们,通过对《静夜思》例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感知到了把古诗改写为小故事这“五大要素”,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掌握了方法,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是,让我们一起寻觅诗人的足迹走进李白的另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场景。虽然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改写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把握准这首诗的内容、意境以及中心思想。
一、把握《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重点
1.出示写作背景
2.填表格,抓时间、人物、地点、中心思想
自己与挚友即将离别,李白作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板书:依依惜别
二、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指导: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成员1号2号3号分别想象对应的三个场景,最后由小组长串联整理为一篇完整的小故事。
想象一:阳春三月的时节,还会有哪些景物?你想用哪些修辞使景物描写的生动。
想象二:黄鹤楼上,二人互诉离别之情,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想象三: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上了船,小船新渐地远去了,开船的时间到了,诗人构思孟浩然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李白伫立江边又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板块三:展示点评
现在我们进入“文章大家评”的环节。要想会点评别人的作品,首先是先会认真听别人的作品,其次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点评。点评时,要发现他人习作的优点为主,最好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欣赏优点。提出建议,最好用“如果,就更好了”这样的句式来提出建议。
1.学生读文
2.学生评
3.老师评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改写
秋夜三月把握原诗要准确
思乡依依不舍想象补白要合理
景物描写要修辞
人物刻画要细致
写作背景要补充
第三次课堂观察
第三次团队研讨
高永华: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更合理,学生讨论学习的时间和展示时间都比较充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致很高,学习效果显著。教师在点评学生,激励学生上语句更加精准,不仅有针对性更有引领性,所以学生在每个环节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
王瑞娟:群策群力,我们第三次上课,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借助例文发现古诗改写的技巧,用了15分钟时间。学生合作改写用了15分钟。课堂展示10分钟。虽然最后拖堂五分钟,但是从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小组展示内容的精彩程度来看,此次小组合作是一次组员之间有交流的合作,是一次深度合作,是一次真正有效的合作。当然,这也归功于岳老师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徐亚红:这节课引导学生学会了改写古诗文的方法,掌握住了改写古诗文的五要素,而且课堂的重点环节“改写《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安排的很周密:小组分工明确,小组组员讨论热烈,参与的积极性高。所以当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时表现主动,声音响亮。其它学生也纷纷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性。
执教教师第三次教学反思
“古诗词改写”是在尊重诗的原意的前提下,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将古诗词的主要内容诗意再现,更明朗化地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赋予的内涵。这种改写古诗词的方式是对古诗词的一种最高形式的鉴赏,是触摸作者内心世界拐杖,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灵性展示,更是一种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节课第二个板块小组合作构思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显然因为我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忽视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于是本节课我在教学策列及模式上做了以下调整:
一、小组合作分工更加明确
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想象,还是不变的三个场景:1.阳春三月的时节,还会有哪些景物?你想用哪些修辞使景物描写的生动。2.黄鹤楼上,二人互诉离别之情,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上了船,小船新渐地远去了,开船的时间到了,诗人构思孟浩然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李白伫立江边又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原本“小组合作选择任意一个场景想象”,调整为----“小组成员1号2号3号分别想象对应的三个场景,最后由小组长串联整理为一篇完整的小故事。” 这样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有效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往往只注重对汇报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导致了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仍然热衷于个体竞争,只注重自己的表现欲望,表现出比较自私的一面。常常表现在汇报时许多同学纷纷举手抢答,无视或不倾听、不欣赏其他同学包括本小组同学的展示。教师要转变评价学生个体为评价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效。
于是,在最后,我又增加了第三板块“展示点评环节”--小组合作读自己的作品,再由其他小组的1号2号3号分别对刚才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期间,我相机地对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如:“这个小组合作得很成功!”“这个小组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步很大。”或“这个小组总是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以前不敢发言的同学,合作得真好!”等等,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目的。
不足之处:改写文缺乏“古味”。通过对集体智慧的融合,对本课例作出的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已经能够完成,学生能在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把握诗句的“凝”“深”,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在做什么?在哪里做的,做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根据“五大要素”,变概括为具体,把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又不纯粹地翻译。可是再仔细回看学生作品,发现学生改写的小故事还是缺点古代的意蕴,缺点什么呢?于是我拿来我们班改写的最好的一个学生的作品来看,我发现,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描写中,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兄”,最后没有再见,而是“拜别了,孟兄!”这些古代用语可使文章更有古代的意蕴。其实无非就是一些古人用语。例如:古代初次见面是“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请人勿送是“留步”;好久不见是“久违”。可是,这些语言文字离我们现代的生活很遥远,在平时中,我会引导学生从电视剧中,从小说中,有意识的积累。
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阅读《静夜思》改写文,领悟古诗改写的技巧,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为小故事。
回顾导入:
一、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幅图,你们知道这是哪首古诗的画面么?
生:静夜思
1.回顾把握原诗内容,出示《静夜思》图片及写作背景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么?
生:秋
2.师:全诗仅短短四句,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乡,教师板书:
3.师:那我们读这首诗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和语调去读。板书:孤单悲伤
【设计意图在改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读懂诗词。在阅读中可以结合注释,相关资料等,把诗词的内容弄懂,弄通,准确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在做什么?在哪里做的,做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才能把握诗句的“凝”“深”,使改写文的意蕴忠于原诗,最大限度地保持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
板块一对比阅读例文,明确写法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把握了《静夜思》的主要内容,可是,要体会李白那种深切的思乡之情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孤独的夜,李白究竟有多么思念家乡呢?看了这个改写的小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三、第一次对比阅读
师:这个小故事没有纯粹地翻译诗句,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文中哪些想象的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细细的想一想,补充的这些想象有什么好处?
1.出示改写文㈠
1.学生思考发言
2.教师引导总结
同样是风和叶子,作者为什么偏偏描写为“秋风”和“落叶”?为什么不这样描写?一是因为是秋天,二是因为更能写出作者孤独悲伤的心情,与原诗的意境相符合。
小结:想象补白要合理
二、第二次对比阅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第二次的改写文,请同学们,仔细品新增的红色语句,你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出示改写文㈡
1.学生思考发言
2.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景物描写要修辞
三、第三次对比阅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第三次的改写文,这次新增的红色语句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出示改写文㈢
1.学生思考发言
2.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人物刻画要细致
四、第四次对比阅读
师:同学们,最后我们来看终极版的改写文,我们发现故事又增添了一个开头,快速浏览一下,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一段内容是什么呢?
1.出示改写文㈣
2.学生思考发言
3.教师引导总结
小结:背景资料要补充
【设计意图: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而改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跳跃、表达含蓄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把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通过对比阅读,明确了两种文体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学生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本板块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文字资料的发放和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文字资料的对比阅读的呈现,让人觉得更觉清晰,使学生容易思考和归纳。】
板块二:学以致用 合作构思
师:同学们,通过对《静夜思》例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感知到了把古诗改写为小故事这“五大要素”,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掌握了方法,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是,让我们一起寻觅诗人的足迹走进李白的另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场景。虽然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改写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把握准这首诗的内容、意境以及中心思想。
一、把握《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重点
1.出示写作背景
2.填表格,抓时间、人物、地点、中心思想
师:自己与挚友即将离别,李白作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依依惜别,教师板书
师:回顾了原诗,那么我们的想象就要紧紧地围绕刚才我们把握好的主旨内容。小组合作构思想象
1.出示合作指导: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分工构思想象,由小组长记录、整理成一篇小故事。
想象一:阳春三月的时节,还会有哪些景物?你想用哪些修辞使景物描写的生动。
想象二:黄鹤楼上,二人互诉离别之情,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想象三: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上了船,小船新渐地远去了,开船的时间到了,诗人构思孟浩然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李白伫立江边又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合理“补白”,科学地“添枝加叶”。“知识是有限的,而想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看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们才能不断地创造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爱因断坦语)。本次授课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口特点,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和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一一“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进而传学生的作文表现力得到提高。】
板块三:展示点评
师:现在我们进入“文章大家评”的环节。要想会点评别人的作品,首先是先会认真听别人的作品,其次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点评。点评时,要发现他人习作的优点为主,最好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欣赏优点。提出建议,最好用“如果,就更好了”这样的句式来提出建议。
1.学生读作品
2.学生评
3.老师评。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改写
秋夜三月把握原诗要准确
思乡依依不舍想象补白要合理
景物描写要修辞
人物刻画要细致
写作背景要补充
文字整理:冯晓蕾
简书制作:王瑞娟
责任审稿:高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