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牙牙学语吃到生儿育女,“黄记馄饨王”一一福鼎“鼎鼎”的小吃

        如果我说我小时候曾有的梦想是长大后每天都能吃上一碗街头顶“黄记馄王”的馄饨。不知你是会笑话我呢,还是好奇那个让我胸有如此“大志”的馄饨呢?

      讲到吃和讲究吃,福鼎必得一席之地。而福鼎的馄饨,则是福鼎的名片之一。“黄记馄饨王”就是正宗中的祖宗,当仁不让的王中王。

        要说这些年,全国各地的馄饨遍地都是,名字也是多样有叫扁食,扁肉,有叫云吞,每到一处我必叫一碗尝尝。可是,心心念念的依旧是街头顶的那家老店。闭上眼,那桌那椅那碗那个汤头,甚至是店家的眉眼、煮食的身法都历历在目。

        黄记馄饨,论个头儿,只能称之为迷你小馄饨。看似简单,那成品当中浸淫的功夫,说是艺术也不为过。当就这皮,薄是必须,薄得能透光,再附上一层淡淡的白粉,有如少女的肌肤吹弹可破,而实际却薄且韧。皮薄馅多且入锅煮能大馅熟而皮不破,显示了其中真功夫。盛入碗里各个晶莹剔透,荡在浓香的骨汤中有如一朵朵绽放的白花,再洒上星点绿意的葱花,再加上腾起的白白的热气,一幅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碗上好的馄饨,皮,馅、汤无一不是关键。皮要薄且韧,汤要上好的筒骨汤熬至火候,那其中的馅料更是黄记得以百年传承的秘之所在。询问半天,也仅知是新鲜的精瘦肉加秘制的配料细细剁碎,再铺上一层碎虾仁和干贝,做到海陆结合。其秘制终不为外人知,以至于福鼎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外地宾客专程驱车投奔而来,一年四季一天之内驱之若鹜,皆客绎不绝,无闲时无淡季,哪怕从儿时一碗贰角涨至如今年关时一碗贰拾仍人满为患。

        儿时的我,看老板娘在灶台边的案上一手托着厚厚一叠的皮子,一手拿着一根细窄扁长的竹制刮馅板,右手在馅料盘里一刮,放馅入皮,左手一压,右手再一挑,一个精致的馄饨几秒就出来了,这样快的速度,又有如拈花一般的优美自如,常常是在一旁看呆了,着迷于这份技艺。

        福鼎“黄记馄饨王”,至今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伴随着多少福鼎人从牙牙学语吃到生儿育女,又到垂垂老矣。老少咸宜,浓香鲜酸辣,信口随调,回味无穷。来到福鼎,不可不移步去的福鼎中山中路538号街头顶,去了可别惦记着再去呀: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所以我最喜欢一种灵气,易感多情也好,才气过人也好,但每个心里的边角都收拾的眉清目楚,像是日式家具,简约中见细节的...
    可可栾阅读 112评论 0 0
  • 8月15日 周二 晴 本来答应女儿今晚带她去李园党委广场溜旱冰,可老公干活回来都快八点了,吃完饭八点...
    杨喜钠妈妈阅读 180评论 0 0
  • 坐在这里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总之很累,很开心!想起昨天的一幕幕,有心惊肉跳的场面,学生把手碰上了,有欢呼雀跃的场面...
    宋红利阅读 3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