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敦煌,脑海里总是莫名闪现出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为一个常年待在南方艳阳天的我,很少走向凛冽辽阔的北方。如是,敦煌自是未曾去过了。但那沙洲、石窟、飞天,一直如同零星的梦境萦绕在心头,忽明忽灭地唤着我——“嗨,什么时候去走走?”这时机虽一直未到,但却因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兴盛,让绵延千年又融合西域(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和印度、中亚与西亚艺术风格的交融)的石窟艺术,有了机会高保真地通过展览清晰呈现在大众眼前。即便是技术复制,这敦煌艺术的神韵依然深深震撼了我。于是在此与大家分享这场展览里,从我的审美角度而观察到的有趣细节,送给一样和我心神往之却无时间迈步前去的人们。也在此,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 阿花
图片| 均由阿花实地拍摄
鬼怪神兽
众神飞天
装饰纹样
社会风俗
石窟壁画里常见的就是山川地形与社会风情。高僧、官吏、商贩、善男信女等各种人物以及驮运、担挑、打柴、诵经、拜塔等社会生活场面,还有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各类建筑,甚是有趣。
经典故事
石窟壁画最为有趣的是,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
如同连环画般,只是看的顺序与今日不同,有的是呈S形浏览,有的是先看左右再看中间,还有的是靠画师的画面人物视角和动作的暗示指引。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五百强盗成佛”和“萨埵舍身饲虎”的故事。
《五百强盗成佛图》
——桥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国王盛怒,于是派大军征剿,最终强盗们被俘,遭受酷刑并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
佛见以犹怜,以神通之力吹香山药使五百强盗眼睛复明。强盗皈依佛法,剃发出家,隐居山林终成佛。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宝典国国王的小儿子摩诃萨埵在外出游赏山谷时看到七只嗷嗷待哺的幼虎围绕在母虎旁。母虎因生育与饥饿而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无力喂养小虎。
萨埵决定舍身救虎,他脱去衣服,躺于母虎嘴边,让母虎食用自己。可母虎已近死亡的边缘,连吃萨埵的力气都没有了。
萨埵救虎心切,转身爬上悬崖,攀折一根干竹刺,刺破自己的颈部,让热血奔流,再纵身跳下悬崖到母虎身边。母虎闻到了血腥味,睁开眼睛,慢慢地舔食着萨埵的热血。
当国王、王后和兄长赶来,只见母虎精神焕发正在哺食小虎,身旁一堆刚刚被食的血肉残骸和白骨毛发。
后来,国王、王后做了七宝盒,厚葬萨埵。并修建了一座七宝舍利塔,以示怀念。
最后的一张图,向那些无名的优秀画师和为敦煌壁画修复与维系的匠人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