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并不想结婚,生孩子,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单身也很快乐。但是我父母没有办法接受。”
"我想换个工作。可是我父母应该不会同意。“
”我喜欢的那些明星,喜欢看他们演出。但是父母都不喜欢,他们觉得没有意义。浪费时间浪费钱。“
“那些他们觉得没意义的活动,却真的很让我开心,这种感觉是其它事情无法代替的,他们(父母)体会不到。”
是啊,代代有本难念的经。又想起来昨天和母亲之间的争执。
诚然,父母都是觉得在为子女考虑,但是,子非鱼,安知鱼?
如果划分一下,父母的关心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种:关心你,提醒你,但是,路是你自己选的,要怎么走自己看着办。这种其实是很开明的父母,虽然也会担心,但是他们明白,有些坑一定要自己踩过才会知难而退。
一种,在你旁边不停地念叨,希望通过洗脑的方式,让你放弃一些他们不认可的想法,比如保持单身,换工作,做他们觉得你不应该做的事。。。这一类的父母,害怕子女一步错,步步错。但其实,如果可以把你的想法反复灌输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可以接受的理由,父母也不太会强加干涉。
还有一种父母,即不会袖手旁观,也不止是念叨洗脑。他们会主动出现在你的生活轨迹里,告诉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做。于是衍生出来“妈宝”,“选择障碍”,“没有主见”的一类子女。这类父母的目标很明确,我是为了你好,按我说的去做就对了,如果不这样做,那我就不开心,发脾气,闹分裂,用各种条条框框来绑架你。这样一哭二闹下来,大部分的子女 为了息事宁人,也不想被舆论指责,无奈就选择了顺从。
第三种父母,要么把子女当作自己的附属物,要么把当年未完成的心愿放在子女身上。
在他们心中,子女并不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你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就得听我的。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你都得顺着我。
听说过某明星的妈妈,在她小时候,甚至以死相逼,只为让她学习舞蹈。明星的妈妈一直为了自己当年未能登上舞台而遗憾。后来女儿真的成了明星,但是她性格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已经凉凉。
在国外,经常看到成年人和儿童一板一眼的聊天。他们尊重生命体,不会因为对方年龄小,或是自己赋予他/她生命,而要求绝对的顺从。
初为人父/母的人,需要学会与子女(心理和身体)的分离,需要明白孩子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她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地,他/她们有自己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
愿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够成为第一类父母,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子女,把关心和爱护当做天空中的北斗星,而不是子女手中的登山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