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政绩先问需

      “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政绩观正不正,关键看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政绩。当前各地正处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干部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唯有如此,方能书写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坚持问题导向,躬身一线解民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扑下身子察实情,推行“三必到”机制:群众信访集中地必到、发展滞后村必到、重大项目实施地必到,每周至少2天调研。要直面问题敢碰硬,建立“民情台账”逐项销号,重点解决住房安全、饮水保障等“民生七难”。要建章立制管长远,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确保问题不反弹。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痛点,方能赢得群众“金口碑”。

      坚持目标导向,因地制宜绘蓝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科学决策重论证,重大事项必经专家评估、群众听证“双把关”,推动各乡各村比学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聚焦重点求突破,围绕“旅游兴市”定位,推进民宿升级、特色种植等富民产业,在品种改良、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方面全程跟进。要保持定力抓落实,实行“五年规划-年度清单-季度调度”机制,杜绝“朝令夕改”。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把发展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坚持结果导向,在赢得群众认可中验成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方能量出政绩“含金量”。要对安居富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验收。要试点“民生实事大家评”活动,由村民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要阳光公开受监督,设立“政绩公示栏”,定期公开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将工作成效张榜公布,让群众来评判干部政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