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已收到 | 少年的你

​去看了《少年的你》,现在正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早上听收音机,节目里在聊小时候的奇葩故事,很多人提到养的小兔子呀小鸡呀,最后被父母杀掉,自己哭着吃了,还觉得很好吃。这就是此时我的感受。自己也算写点原创文字的人,却经不住好奇去看了电影,为融梗女王贡献了版税,和经不起诱惑吃掉自己宠物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那么呈上诱惑的人呢?不要杀掉孩子的宠物,再端到他们面前吧。用良心审剧本,不要把这份内疚全部推给观众承受吧。

写这篇不是为了推荐大家去看电影,只是发散了些七七八八的感想,作为记录。

▲魏莱

掐死蝴蝶的,是少年。

这位霸凌的始作俑者,集中放大了少年的特征:美,残忍,懦弱,无常。让我联想起两部摄影作品,筱山纪信的《少女馆》、细江英公的《蔷薇刑》。《少女馆》拍出了少女的美与诡谲。《蔷薇刑》虽然拍摄的不是少年,但同样传达了荒诞的矛盾感。

魏莱死了,她的故事不再有后续,否则我很想看。像那些肆意玩弄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有内疚?

▲胡小蝶  

不要只是看着我。

日本的霸凌现象更加严重,相对而言我们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民族。然而无论在何处,包容在孩子身上都是稀有的品质,他们多被教育是非,少被教育包容。

旁观的孩子也不是缺少同情心,没人要求或示范他们真的做些什么,他们也许觉得用眼神表达同情就足够了。面对恶,只看一眼是不够的,付诸行动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小北与陈念

This is our playground.

电影的英文名字是《Better days》,开头和结尾还有陈念成为英文老师后,领着学生一起读was our playground和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的桥段。我不是很懂。逝去的,就是乐园吗?在我看来,陈念在坐完牢后成为一名老师,能够淡定地守护学生回家,后面还有小北跟随的日子,才是乐园。

Bob dylan的这首歌中唱到:

A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在青春的年纪,用一颗苍老的心,背负过于沉重的负担。还是在苍老的年纪,拥有一颗轻松的心。你怎么选?

反正,对于长大,我从不遗憾。

▲郑警官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郑警官是我最爱的角色,这是一个保留少年气的大人。少年气使他能够共情,成熟使他逼陈念面对过失杀人的后果。孩子犯错时,大人经常挡在他们前面,让他们免于惩罚。那么他们将面临更深的惩罚:内疚暗中啃噬,难以走向未来。

▲少年的你

都长大了吗?

在我小时候,心底瞧不上与父母老师交流频繁的孩子。其实那些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没有感受到长辈带来的压迫感。我却觉得大人和我们不是一个阶层,热衷与另一个阶层交流,是背叛和无能。

什么时候,大人能够真正尊重孩子,孩子遇到问题才会向大人寻求帮助,并视为正常的解决之道。

在我小时候,眼前的课本就是一切。没有常识,没有梦想。熬过高考,世界只剩一片空白。

什么时候,孩子被教导面对完整的真实的世界,他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

到那时,少年才能更加顺利地长大吧。



2019.10.30

欢迎关注公众号:诗已收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