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见到熟人总要寒暄一句:吃了吗?春节将至,现在见面寒暄的惯用语是:
今年,你在哪里过年?
2020和2021,因为疫情影响,也因为孩子年龄小,父母也在郑州,所以就没有回农村老家过年。
没有了烟花炮竹的欢闹,没有了走亲访友的热闹。疫情防控让原本喧闹的城市,在那几天,也依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年味。
现在,疫情终于放开了。
今年,终于可以回老家过年了。
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天天有肉吃,可以天天跑着玩,可以收压岁钱,可以穿新衣服……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懂父母恩。
而如今,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大事小事,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都想要做好。直到现在,才明白当年无忧无虑的背后,是父母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成绩多么辉煌,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否则就是忘本。”
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出发的地方,那里有我太多的回忆和牵挂。回老家过年,对我而言,有一种仪式感,更有一种使命感,因为回老家就像要交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承载着自己一年的打拼成果,其中,有辛酸苦涩,也有欢喜快乐。而阅卷的老师,是自己还健在的或已故的长辈,是自己的父老乡亲,更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交过这份答卷以后,好的坏的,喜的忧的,从此就要翻篇了。交过这份答卷以后,铭记初心使命,背负责任与梦想,继续前行。
过年了,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为的不仅是辞旧,更是迎新。
致敬来时路,感恩再出发!
2023,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挣钱,努力向前。
你,准备好了吗?